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解析.docx

山西省大同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同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本试题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诗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地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

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首要的。他极力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他还认为“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对于字数整齐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音尺说”是闻一多最为得意的发现,以至于他在论文的结尾认为“新诗不久定要走进一个新的建设时期了”。

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辞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此外还注重色彩的对比,使诗画相通。

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并把它与我国传统的律诗相比,得出“(律诗)可差得多了”的结论,因为“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在格式上是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先生所说的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摘编自李长空《闻一多的“三美”诗论、创作实践及影响》)

【材料二】在诗歌形式方面,闻一多与徐志摩有着新月派诗人共同的追求,就是“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现”。他们的诗歌大部分能体现他们所主张的“美”的理论,但是我们又可以看到他们的“美”的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表现。

徐志摩对新诗的贡献尤其是在音乐美上。他认为音乐是诗的血脉,音乐美的主要内容是诗的“内容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基于纯真的情感,给每个词赋予生命,回荡着美的旋律,如《再别康桥》首尾两段中,“轻轻的”和“悄悄的”,营造出一种节奏上的特殊感觉。又如《沙扬娜拉》节奏和旋律轻柔舒缓,最后一句不用汉语中的“再见”,而用日语“沙扬娜拉”把它处理成柔和尾音。既显得温柔缠绵,又富有东方式女性风韵。从这些细致的处理中,读者已不难体会到诗人在音调上的煞费苦心。闻一多专于雕塑感的音乐。首先,闻一多强调诗要有“音乐美”乃是借用音乐的术语,要求在一首诗中,每一行的音节数量变化要有规律可循,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耐听,富有音乐性。其次,闻一多的诗着重音节的总体性的安排,以强烈的节奏来压抑浓缩感情,形成新的艺术境界。如《死水》一诗最为出色。

闻一多留美期间,精心研究美术,并达到较高的水平。学画出身的闻一多对色彩之美的敏感远远超过一般诗人。徐志摩的诗也非常讲究辞藻的色彩美。《再别康桥》中“夕阳中的金柳、潭底的彩虹、软泥上的青荇、斑斓的星辉”组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比起闻一多诗歌中的静态美,徐志摩的诗更具有动态美。例如《乡村里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