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无线充电技术论文 .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2017无线充电技术论文

无线充电技术是两者之间不用电线连接,因此充电器及

用电的装置都可以做到无导电接点外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

整理的2017无线充电技术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2017无线充电技术论文篇一浅析谐振耦合式无线

充电技术

【摘要】谐耦耦合式能量无线传输技术是一种新型的

电能传输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因而受到

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谐振耦合式无线充

电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针对该技术在电能传输上存在

的部分疑难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向,然后阐述了该技术

与RFID、智能家居、电动车等领域的创新结合,最后展望了

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谐振耦合无线充电RFID智能家居

一、引言

所谓无线充电技术通常指的是电能的无线传输技术,通

俗的说,就是不借助实物连线实现电能的无线传达。这样做

的好处是方便、快捷,减少在苛刻条件下使用电缆带来的危

险性等。关于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开始较早,早在1900年,

尼古拉・特拉斯就开始无线电能传输的实验,经过一百多年

的发展,关于无线传电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基本原理大概

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电磁感应式、无线电波式、谐振耦合式,

2016

1/13

精品文档

通过非辐射磁场内两线圈的共振效应实现中距离的无线供

电。

从表1对比可知,谐振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非辐射

性、高效率等优点是其它无线充电技术无法相比的。所谓谐

振耦合式就是利用接收线圈的电感和并联的电容形成共振

回路,在接收端也组成同样共振频率的接收回路,利用谐振

形成的强磁耦合来实现高效率的无线电能传输。该技术的出

现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巨大兴趣,被公认为目前

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无线能量传输技术方案。

但是目前基于谐振耦合式的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偏向

理论化,缺乏对实际应用有定量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同时

此技术传输功率较小远远不能完成大功率能量传输,也存在

着能量损失较高等缺陷。但毋庸置疑,谐振耦合式无线充电

技术对充电设备位置的灵活性以及充电设备的高效匹配性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无线能量传输的构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80年代,

由著名电气工程师(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

提出。为证实这一构想,特斯拉建造了巨大的线圈用于实验

使用。由于实验耗资巨大,最终因财力不足没有得到实现,

随后也一直被技术发展水平所限制。

国外对无线充电技术的研究开展的比较早。196年,美

2016

2/13

精品文档

国著名电气工程师P.E.Glaser在W.C.Brown提出的微

波无线能量传输(WPT)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卫星太阳能电站

(SSPS)的概念。随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都试图把这项技

术作为获取新能源的手段,但由于该方案在技术上要求很

高,故在实际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后,一家名为

Powercast的公司推出了一款利用无线电波充电的充电装

置,实现了距离为1米左右的低功率无线充电。

另一方面,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电磁感应能

量传输原理的无线电动牙刷。这项应用的传输功率和传输距

离都不是很理想,但其无线的特征却恰好满足了其特殊条件

下的应用要求。近年来,美国、日本、新西兰、德国等国家

相继在这项技术上继续深入研究,目前已经研发了很多实用

的产品: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研制出的EV1型电车;日本大阪

幅库公司研制出的单轨型车和无电瓶自动货车;2016年10

月,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声称成功地研制出电磁感应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66****665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