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章常见的物质
第7讲空气、氧气
知识点通关
一、空气
1.组成
(1)氮气(78%):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冷冻剂、制氮肥等
(2)氧气(21%):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液态氧、固态氧均呈淡蓝色。
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碳燃烧:C+O2点燃===CO2现象:空气中红光;氧气中白光,都能生成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
硫燃烧:S+O2点燃===SO2现象:空气中淡蓝色;氧气中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
磷燃烧:4P+5O2点燃===2P2O5现象:产生大量白烟
氢气燃烧:2H2+O2点燃===2H2O现象:
②与金属单质反应
铁燃烧:3Fe+2O2点燃===Fe3O4现象:空气中红热状态。氧气中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镁燃烧:Mg+O2点燃===2MgO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
③与化合物反应
甲烷燃烧:CH4+2O2点燃===2H2O+CO2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酒精燃烧:C2H5OH+3O2点燃===3H2O+2CO2
CO燃烧:2CO+O2点燃===2CO2现象:产生蓝色火焰
④检验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⑤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属于物理变化。
⑥实验室制法
A.加热高锰酸钾固体(暗紫色):2KMnO4?===K2MnO4+MnO2+O2
B.加热分解氯酸钾(白)和二氧化锰(黑)混合固体:2KClO3MnO2===
C.分解双氧水(无色透明液体)和二氧化锰(黑)混合固体:2H2O2MnO2===2H2
⑦用途:A.供给呼吸,如医疗急救等。B.助燃性,如炼钢,航天等。
稀有气体(0.94%)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通电显色作电光源;化学性质:不活泼,作保护气,。
(4)二氧化碳(体积分数0.03%),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0.03%)
2、空气污染与防治
危害:三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即温室效应、酸雨、臭氧空洞。
污染物:粉尘(PM,、沙尘暴)、有害气体(CO、SO2、NO2)。
污染物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工厂排放的废气、汽车尾气,植被破坏引起的沙尘等。
防治污染的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等。
命题点精讲
命题点1—空气成分及用途
1.空气中各成分是按照体积计算的,而不是质量。
2.稀有气体包括He、Ar、Ne等气体,因此稀有气体属于混合物。
3.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物理性质,可作为电光源。
4.氮气和稀有气体都可作保护气,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5.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由于集气瓶中开始加入了少量的水,因此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应为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不是集气瓶容积体积)。
6.豆科植物能直接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氮的化合物吸收,二氧化碳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因此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被称为气肥。
命题点2—空气污染的防治
CO2不是空气污染物,也不是形成酸雨的原因,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有利也有弊。
命题点3—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氧气能助燃,但它本身不具有可燃性,因此不能作燃料。
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但并不是说只要有氧气,带火星的木条就会复燃。如:把带火星的木条伸人空气中,木条并不能复燃。
3.检验氧气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的验满,均采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伸入瓶中,氧气验满则放在瓶口)。鉴别多种气体(其中一种是氧气)时,最好用燃着的木条。
4.燃烧反应的条件是点燃,没有点燃的木炭等放入氧气中,不会观察到燃烧现象。
5.描述实验现象时,注意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水”除外),同时还应注意光、烟、雾、火焰、火星的差异。
6.燃烧时集气瓶中装少量水的作用:
燃烧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降温、吸收五氧化二磷。
硫燃烧——吸收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铁丝燃烧——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命题点4—实验突破
1.燃烧法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
反应原理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4P+5O2点燃===2P2O
点燃红磷后,立即伸入集气瓶,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并恢复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冷却后,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约占原瓶内空气体积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实验原理:利用燃烧消耗密闭集气瓶内氧气,且不产生其他气体,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瓶内水的体积等于被消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