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 第2节 内能 热传递 教学设计.docxVIP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 第2节 内能 热传递 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6-

第二节内能热传递

核心素养

通过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联系实际分析内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体会物理概念的严密性和物理知识内部的逻辑体系.

教学设想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和物体内能的转移——热传递以及热量的概念.

首先,联系八年级所学的分子热运动理论和第一节所学的机械能的相关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内能的概念,通过一个小实验说明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关系,进而分析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实例说明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并进一步引申建立热量的感念。

本节教学中,关于内能热量的概念,类比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是重点。其中,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借助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也可以做一些小实验,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教学目标

物理观念

(1)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量的概念,知道内能、热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

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科学态度与责任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关于内能、热量的概念,类比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

难点

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突破

在回顾分子动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讨论: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做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若被举高,具有重力作用力,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为说明分子势能,可以自制一个教具(如图12-6所示)演示.将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类似地看成分子间由一根弹簧相连接,改变分子模型间的距离,弹簧发生形变,具弹性势能,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势能.由此可类比推知分子间也存在势能.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住分子势能的教学要求,只要学生通过类比,知道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因而具有分子势能即可,不必对分子势毙的有关知识做深入介绍,也不要求懂得分子势能的大小在宏观上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关于“温度与内能关系”的教学.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初步的推理能力.可以首先让学生观察“墨水滴入温度不同的液体后扩散的速度不同”的实验,并思考:“墨水的扩散速度不同说明了什么?”进而启发学生分析:“当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有无变化?如何变化?”然后指导学生概括出结论(即依据“温度高一扩散快+分子运动得快——分子动能大——物体的内能大”这一逻辑推理过程来教学).在此基础上指出:实验表明,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会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就会减少.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进一步讨论:“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会升高,物体内能减少温度一定会降低.这种说法对吗?”

关于‘热传递、热量”的教学.热传递是在小学科学中学习过的内容,因此教材以“信息快递’的方式仅提供了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和结果,并没有涉及其他更多的内容.教学中,可以首先要米了冬教材中所示的例子,再根据生活经验举出一些热传递的实例(所举传递的三种方式),接着针对各个实例重点分析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温度如何变化,内能(能量)是如何转移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其实质是在发生热传递过程中物体的内能(能量)发生了转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电脑、展台、自制PPT课件;搜集课本中的插图图片制成幻灯片;弹簧一根、冷水一杯、热水一瓶、烧杯两个、红墨水一瓶、滴管一个;一装有大半瓶水的盐水瓶和一支去掉笔尖上小圆珠的圆珠笔芯

学生准备

1.课前预习:回顾有关分子运动理论;预习什么叫物体的内能?它跟哪些因素有关?什么是热传递?两物体发生热传递满足哪些条件?什么叫热量?热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如何理解它?使用公式计算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2.冷、热水一杯、红墨水一瓶、滴管一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引入:物体具有动能、势能,我们是如何判断的?

——观察物体是否运动,是否被举高.

讲述:机械能的存在可以凭肉眼判断,即它是一种外部形式的能量.一杯开水可以烫伤人体,说明它具有能量,就像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热一样,这种能量的存在.一般凭肉眼是不能判断的,但可以通过其他现象说明,即它是一种内部形式的能量.这种能量叫内能.

点评:对比引入新课,为下一步学习作铺垫.

二、内能

如同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如同用弹簧相互连接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一样,分子之间也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因此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qzxmj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从事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学20多年,热爱学生,采用驱动任务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良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经获得市先进工作者。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