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咬文嚼字》 .pdfVIP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咬文嚼字》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教案“尖刻的话语”

咬文嚼字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论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在阅读和写作中培养“刻苦自励、不断创新、思想情感一致、语言精炼”的谨慎精

神。

【教学设计】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尖刻的文字”和“好读而不懂”的不同审美

追求。

【教学过程】

A部分

一、导入新课

清代唐彪引用吴书清在《读书书》中的一句话:“一篇文章如果写得不加修饰,就已

经足够了。其次,必须仔细思考,仔细修改。如果文章已经起草,就会从头到尾加标点。”

你能列出文学史上哪些作家属于前者,哪些作家属于后者吗?

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了《春风碧江南岸》一句,并将其作为一个好故事传播开来。欧阳亭的开

头经过了仔细的修改。《红楼梦》是“读十年,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

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熟悉主要内容。

2.根据“学习优先级”制定学习目标。

三、课文分析

1.澄清意见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郭沫若听了演员的意见,在《屈原》中换了一句台词。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述,王若旭对它的改变。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严”一词的直接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评论“柳腰桃面”等成语。

其次,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以上七种材料可总结如下:

(1)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伟大的作家都很重视人物的提炼,而古代伟大的作品就是人物提炼的典范。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

凝炼。

(4)语言的变化会同时改变思想和情绪。

(5)①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②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

(6)充分利用联想的意义会给文章增添色彩。

(7)联想意义的误用会造成流弊。

第三,询问学生是否可以改变这些演示材料的位置。例如,王若旭对《史记》中李广

打虎一段的改写,以及对“和尚在月下敲门”一句的审议。

答案是不可以,因为每个分论点和它的论据都是相对应的,两者密切相关,不能调换。

2.阐明文章的结构。

全文共分8个自然段。

①②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写“连”这个词很重要。

③④⑤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写文字的改动关系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⑥⑦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写文学作品时,我们应该注意词语的联想意义。

⑧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总结全文,提倡人们在创作和欣赏中咬文嚼字。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无沦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反复强调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从根本上把握了文字的本质。本文指出了

思考文字的根本途径,即“思考文字就是真正“思考”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说,“咬字

和咀嚼词”的真正意义应该从思想感情开始,以最恰当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为最终目的,然

后进一步考虑词语,而不是盲目追求形式和肤浅的文章,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那样。

“文学通过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如果文字上有歧义,似乎思想不透彻,情感不简洁。”

4.小结。

论证中列出的材料必须清楚有力地证明相应的观点,否则,材料使用不当。材料和思

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对应的和最优的。

第二课时

一、明确的目标

对比《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两文,思考其观点提出的不同角度,并让学生通过

对比形成自己的看法。

二、整体感知

阅读马南?《不求甚解》一文。

三、对《不理解》一文的分析

1.

文档评论(0)

198****69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