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九师联盟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pdfVIP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九师联盟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pdf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2023学年河北省九师联盟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我看来,中国诗歌精神的密码就在这么一句话里:诗言志。朱自清先生曾称之为

中国诗歌的“开山的纲领”,但我觉得还不限于此,这应该是诗歌的最高标准和黄金律令。

“诗言志”在很多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诗以言志”(《左传》)、“诗以道志”(《庄子》)、

“诗言是,其志也”(《荀子》)、“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尚书》)、“诗,

言其志也”(《礼记》)。“诗者,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可见,在先秦前

后,“诗言志”已成为诗歌共识。

那么,如何理解“志”?许慎《说文解字》曰:“志,意也。从心,之声。”志可以理

解为意愿、意向、意义,思想等等意思,总之,属于精神性范畴。也有把情志即情感和

思想统一起来理解的,唐孔颖达称:“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但我以为,相

对而言,情是个人性的,志就包含他者及社会的视角。情是个人发动,志就有指向,有

针对性,需要对象,需要协调,需要方向,还需要接纳。“志”更具公共性因素。所以,

我觉得“诗言志”,可以理解为表达情怀、理想和志向,倡导某种价值,弘扬某种精神。

“诗言志”,诗来源于情感,但应该超越于一般情感的。超越,建立在情感之基础上,

本身就包含了情感元素。诗是文字的最高形式,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情感抒发情绪宣泄,

诗应该有更高的使命,那就是“诗言志”。这就像郭店楚简里称:“道始于情。”我觉得不

言自明的应该还有一个判断,那就是:道高于情,或道超越情。“诗言志”长期被看作儒

家过于重视教化功能的僵化思维结论,就像“尊道守礼”一度被认为与人情世故的日常生

活方式相对立一样,其实,“道”和“礼”本身就是建立于生活实践基础之上的。

因此,我们可以如此论断;诗缘情是诗之基础,诗言志才是诗之超越,或者说诗之

要求,诗之标准。“道始于情”“道生于情”,精神的源头其实是情感。情感不加控制,就

流于欲望本能;情感经过疏导,就可能上升为“道”或者“理”,并可能最终转化为精神。

因此,唯有“诗言志”,诗歌才能成为精神的传道者和弘扬者,成为精神性的来源,并具

有繁衍能量和升华能力。

屈原就是践行“诗言志”的典范,是中国诗歌精神的最早代表人物。诗人是世界的立

法者,屈原为这个世界立法。他追求灵魂的高贵和人格的完美,为了理想拒绝同流合污,

宁愿舍生取义,其诗歌所传递的价值观,显现强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感染力。

试卷第1页,共20页

屈原的《离骚》最能体现这种高贵而昂扬的诗歌精神,诗人从自己的出身、姓名以

及爱好谈起,“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

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

之以修能”;屈原忧国忧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在追求理想的道

路上自我发现自我确证自我肯定,并不断自我修行,超越自己:“朝饮木兰之坠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表达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决心:“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

悔”“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通过《离骚》等诗歌,最终呈现出一

种理想人格的典范,体现了诗歌精神的力量,实现了“诗言志”的真正价值。

(摘编自李少君《“诗言志”新论》)

材料二:

屈原在《离骚》这首两千四百多字的鸿篇巨制之中反反复复地陈述他希望楚国美好

强盛的愿望,在愿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之中,他曾设想过退而自保,独善其身;也有人劝

他去国远游,另寻出路,但经过一番上天入地的追寻之后他仍然不肯放弃自己的愿望,

最后终于说:“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在这首长诗里,诗人用情的态

度之中包含着一种殉身无悔的执着感情,即所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后世诗人继承了《离骚》的这种精神,他们在诗歌中不但以这种顽强执着的态度去追求

理想的政治和理想的社会,也以这种顽强执着的态度去追求理想的人格和理想的爱情,

从而在世上留下了很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与“殉身无悔”的态度相联系的,就是“上下求索”的精神。屈原说:“吾令羲和

文档评论(0)

181****733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