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贝类海水养殖发展迅速全产业链不断优化
升级
作者:郭芸芸关仕新庞博
来源:《中国食品》2024年第09期
沿着我国辽阔绵延的海岸线,由北往南,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
贝类养殖大省众多。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贝类养殖产量达到
1588.56万吨,约占全国水产品养殖产量的28.5%;2017-2022年,国内海水养殖贝类产量增长
8.4%。在贝类产品中,近年来牡蛎海水养殖总产量位居贝类第一,鲍鱼经济效益高且海水养殖
规模逐年增加,二者均是我国贝类产业蓬勃发展的典型代表。
我国既是贝类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中国水产科
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子飞介绍,随着我国贝类海水养殖发展迅速,2022年人均表观消费量达
到11.75公斤,同比增长4.3%。从供需关系上看,目前贝类已经能够实现数量上完全自给,甚
至供给略大于需求。
在大食物观引领下,作为多途径食物来源之一,贝类产业的供给安全能否持续得到保障?
为实现“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的目标,产业该如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转型中的机遇和
挑战是什么?记者带着问题来到贝类产地寻找答案。
加强育种创新出台养殖规范
推动贝类产品产量增加、品质提升
凌晨四点,晨光熹微,位于北纬37°的乳山河与黄海交汇处,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地区的渔
民已经驾驶渔船向养殖海区进发,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经过采收、清洗、分选、净化等环节,
有“海中牛奶”之称的牡蛎被装上冷链物流车,发往全国多地。
小时后28,冷链中能存活7天左右的新鲜牡蛎,已经运到了四川省成都市消费者面前。
随着养殖技术和保鲜保活流通技术的进步,牡蛎、鲍鱼等贝类水产品已成为消费者餐桌上常见
的食材。
说起贝类养殖,山东和福建两省贝类产量占据全国产量的半壁江山,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
贝类产地。
威海市是山东省贝类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地级市,三面环海,一城负山,水热资源
禀赋条件优越,且少受台风滋扰,贝类养殖历史悠久。
乳山牡蛎是威海市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明星”水产品。“我们的牡蛎产业仅用六年时间,养
殖面积从22.5万亩增加到82.5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突破了100亿元。”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
书记、局长陈丕松说。
产业快速增长的背后是经营主体、政府等多方的协同努力。
“早期威海贝类产业养殖主体规模大的大,‘小的小’,养殖方式上各自为营。产业发展分
散,难以形成合力。”陈丕松介绍,“改变分散养殖方式,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养殖户发展,是我
们的一个发展思路。”在这一发展思路的指导下,威海市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
式,引导养殖大户牵头成立养殖合作社40余个,已经培育养殖面积超过1000亩的养殖户150
余家。
除了扩大养殖面积,贝类行业育种连续不断取得的重大进展,也助力产量增长。
“近年来,新品种三倍体牡蛎技术的研发突破了牡蛎夏季因为温度过高停止生长的技术瓶
颈,实现了牡蛎四季常肥,使得牡蛎产量大幅提升。”刘子飞说。
谈到更好地保障本地产业发展,威海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吉明介绍说,乳山
还规划建设了5处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总占地面积约2100亩,总投资约7亿元。未
来,威海市的牡蛎产业将“全域布局、重点集聚”。
与威海市贝类产业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道路不同,福建省贝类养殖主体相对小而分散。
如何依凭现有资源在市场中闯出一片天,他们也有独特的经验。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东濒台湾海峡,南扼闽江入海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连江尝试
鲍鱼海上养殖,时至今日,连江已被誉为“中国鲍鱼之乡”。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破解了鲍鱼杂交育种的难题,在育种育苗技术的加持下,
国内鲍鱼养殖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总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福建已发展成为国内贝类产业育
种育苗的中心。”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鲍种质资源与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厦门大学海洋与
地球学院教授游伟伟介绍。
2007年以来,福州市鲍鱼养殖户探索“南鲍北养”模式,即每年4月中旬开始至5月下旬,
福建省养殖户通过活水船将鲍鱼分批次运至山东海域“避暑”,11月返回南方养殖。这种养殖模
式有效解决了南北温差大的问题,延长了鲍鱼生长时间,是灵活养殖的成功探索。
“南鲍北‘养’年年增长的运输成本让小养殖户倍感压力,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