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讲义 朱玉贤 .pdfVIP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讲义 朱玉贤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讲义朱玉贤

第一讲序论

二、现代分子生物学中的主要里程碑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

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

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当人们意识到同一生物不同世代之间的连

续性是由生物体自身所携带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科学家为揭示这些遗传密码所进行的努

力就成为人类征服自然的一部分,而以生物大分子为研究对像的分子生物学就迅速成为现

代社会中最具活力的科学。

从1847年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细胞学说\,证明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到今天,虽然不过短短一百多年时间,我们对生物大分子--细胞的化学组成却有了深刻的

认识。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最先使人们对性状遗传产生了理性认识,而Morgan的基因学

说则进一步将\性状\与\基因\相耦联,成为分子遗传学的奠基石。Watson和Crick所提出

的脱氧核糖酸双螺旋模型,为充分揭示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铺平了道路。在蛋白质化学方

面,继Sumner在1936年证实酶是蛋白质之后,Sanger利用纸电泳及层析技术于1953年

首次阐明胰岛素的一级结构,开创了蛋白质序列分析的先河。而Kendrew和Perutz利用X

射线衍射技术解析了肌红蛋白(myoglobin)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的三维结构,论

证了这些蛋白质在输送分子氧过程中的特殊作用,成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空间立体构型的先

驱。1910年,德国科学家Kossel第一个分离了腺嘌呤,胸腺嘧啶和组氨酸。

1959年,美国科学家Uchoa第一次合成了核糖核酸,实现了将基因内的遗传信息通过

RNA

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同年,Kornberg实现了试管内细菌细胞中DNA的复制。1962

年,Watson(美)和Crick(英)因为在1953年提出DNA的反向平行双螺旋模型而与

Wilkins共获Noble生理医学奖,后者通过X射线衍射证实了Watson-Crick模型。

1965年,法国科学家Jacob和Monod提出并证实了操纵子(operon)作为调节细菌细胞代

谢的分子机制。此外,他们还首次推测存在一种与DNA序列相互补、能将它所编码的

遗传信息带到蛋白质合成场所(细胞质)并翻译产生蛋白质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

1972年,PaulBerg(美)第一次进行了DNA重组。

1977年,Sanger和Gilbert(英)第一次进行了DNA序列分析。

1988年,McClintock由于在50年代提出并发现了可移动遗传因子(jumpinggene或

称mobile

1

element)而获得Nobel奖。

1993年,美国科学家Roberts和Sharp因发现断裂基因(introns)而获得Nobel奖。

Mullis

由于发明PCR仪而与加拿大学者Smith(第一个设计基因定点突变)共享Nobel化学

奖。此外,Griffith(1928)及Avery(1944)等人关于致病力强的光滑型(S型)肺

炎链球菌DNA导致致病力弱的粗糙型(R型)细菌发生遗传转化的实验;Hershey和Chase

(1952)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Crick于1954年所提出的遗传信息传递规律(即中

心法则):Meselson和Stahl(1958)关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以及Yanofsky和Brener

(1961)年关于遗传密码三联子的设想都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生

物科学家吴宪20世纪20年代初回国后在协和医科大学生化系与汪猷、张昌颖等人一道完

成了蛋白质变性理论、血液生化检测和免疫化学等一系列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为我国生

物化学界的先驱。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我国科学家相继实现了人工全合

成有生物学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解出了三方二锌猪胰岛素的晶体结构,采用有机合成与

酶促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在酶学研究、蛋白质结

构及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等方面都有世所瞩目的建树。

三、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所有生物体中的有机大分子

文档评论(0)

166****53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