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联读(分层作业)(学生版).docx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群文联读(分层作业)(学生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越时空对话寻找心灵山水

——《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分层作业

*基础达标+能力提升+链接高考三步提升建议用时:40分钟

班级:

姓名:

得分:

基础达标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饱尝(chánɡ)赏(shǎnɡ)玩

领略(lüè)疏疏落落(lào)

B.陪衬(chèn)落蕊(ruǐ)

颓废(tuí)混混沌沌(dùn)

C.譬如(bì)幽远(yōu)

萧索(suò)潭柘寺(zhè)

D.歧韵(qǐ)情趣(qù)

点缀(zhuì)一椽破屋(chuán)

2.选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嘶叫的秋蝉,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B.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颜色……

C.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D.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

3.《故都的秋》一文中“廿四桥的明月”出自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诗四句的合理语序是()

①二十四桥明月夜②秋尽江南草未凋

③玉人何处教吹箫④青山隐隐水迢迢

A.④①②③B.①③④②

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

4.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弥望(mí)点缀(zhuì)幽僻(pì)

B.倩影(qiàn)袅娜(nuó)斑驳(bó)

C.参差(cī)脉脉(mò)名曲(qǔ)

D.梵婀玲(fán)空隙(kònɡ)颤动(chàn)

5.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也像超过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

B.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

C.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6.阅读下面四句诗,完成后面两题。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诗体是()

A.绝句B.律诗

C.散曲D.古体诗

(2)对这几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交代采莲的时间和地点。

B.第二句写莲花盛开时出水很高,超过了船上人的头。

C.第三句写莲蓬成熟了,压弯了莲茎,因而要低头采摘。

D.第四句是说莲子像刚出水一样清亮,“莲子”是双关,“怜子”即爱你之意。

能力提升

能力提升

(一)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8题。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7.选出能概括南国之秋特点的句子是()

A.南国之秋没有什么特异的地方。

B.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

C.南国之秋色彩很浓,同样有它的特异之处。

D.南国之秋虽无特异之处,但同样令人回味。

8.模仿第1段最后一个比喻句的形式造一个句子。

答:

(二)阅读课文第一部分1~6段,完成9~11题。

9.下列对选段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选段中通篇采用概述式的笔法,选择地坛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些对象,通过与时间和历史、自然和生命的对话,深刻地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

B.夕阳残照地坛的断壁颓垣,时间的伟力、岁月的无情、宇宙的浩渺、历史的凝重,衬托出个体的微不足道。

C.选段写作风格独特,在内容上打破了抒情、议论与叙事、写景的间隔,以思辨为主导,从始至终自由洒脱而又饱含情感,容量丰富,内涵饱满。

D.“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含蓄深挚地刻画出作者与地坛的同病相怜及精神交流。

10.文中“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两句,看似平淡、重复,其实含义丰富。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

答:

11.第5段描写了地坛的什么特点?结合第3段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眼中的地坛是怎样的?这折射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态?

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23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