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历史回顾素材 .pdfVIP

高中语文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历史回顾素材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历史回顾

早在20世纪20年代,鲁迅刚刚蜚声文坛,国内一些著名的学校就开始选用鲁迅作品《故

乡》、《风波》、《鸭的喜剧》、《兔和猫》、《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秋夜》、《风筝》等①。

这说明,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历史地位,在“五四〞运动以后不久即已确立。鲁迅

在语文教学中的特殊地位,是“五四〞新文学其他作家难以企及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学语文教材里鲁迅作品的选录经历了一个稳定、更替和逐步发展的过程。

五六十年代,中学语文教材所选鲁迅作品一般都在十几篇左右,1978年以来,那么增至二

十篇以上。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居古今中外作家之首。

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编辑出版了第一套全国统一的语文教材《初级

中学语文课本》和《高级中学语文课本》各6册,这套课本,适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

主义革命的过渡时期的需要。它注重课本的思想政治性,语文训练和语文知识缺乏系统性的

编排。1950—1955年的教材共收录鲁迅作品16篇,其中《一件小事》、《故乡》、《社戏》、《记

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药》、《〈呐喊〉自序》、《祝福》、《“友邦〞惊诧论》、《藤

野先生》等成为以后各个时期各种版本的保留篇目,基本确定了新中国语文教材收录鲁迅作

品的内容。另外,1950年和1951年版教材还收录了杂文《最先和最后》,散文《鸭的喜剧》、

《风筝》,历史小说《非攻》等,而这四篇文章在1952年修订时被删去了。这时期的鲁迅作

品教学由于受到国内政治环境的影响,教学中的政治化倾向比较严重,尤其强调“阶级斗争

工具论〞,使教师对作品的阐释呈公式化、标准化倾向。教学照搬苏联的“四步骤〞教学法:

即介绍作者——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正如这套教材的《编辑

大意》所说:“无论哪一门功课,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任务,在语文学科更

显得重要。〞这样,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工

具。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亲苏联的外交政策,在这种思想时尚和时代氛围中,鲁迅散

文《鸭的喜剧》被解读成中苏友好的记录,鲁迅成了中苏友好的先行者;杂文《我们不再受

骗了》,编者要求学生领悟“他对于帝国主义的愤恨,对帝国主义的奴才们的愤恨;反过来

说,就是对于苏联的热爱〞。一位中华民族土壤上所诞生的伟大的思想家和“五四〞精神的

启蒙者,经这样一番阐释,竟仿佛成了保卫苏联的卫士和预言家,这显然是当时的政治需要

专业.

.

所致。当时教科书对散文《记念刘和珍君》和小说《药》的解释,也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

刘和珍等“三•一八〞死难者被界定成为新中国的建立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鲁迅早在20

世纪20年代就在为新中国的建立而奋斗。而《药》中夏瑜坟上的那一圈红白的花,被解读

为“革命者永远杀不尽,也表示后死者会接受先烈的教训,为革命另辟一条光明、胜利的路〞。

在这种解读中,鲁迅寄寓在小说之中并深深慨叹的那种先驱者与看客之间的巨大鸿沟就被乐

观主义地填平了,阴冷、凄凉的绝望被一只花环化解了,鲁迅已经不是在铁屋子里做无望呐

喊的启蒙者,而真的成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②的革命先驱了。

1956年秋季全国中学使用新编的文学课本和汉语课本。这是新中国中学语文教材建设

的第一次改革,文学、汉语教学的目的比较明确,各自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编排形式有

所创新,但对读写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中学文学教材,编

选者特别注意从文学特质上把握入选的作品。这套教材共选入鲁迅作品14篇,和1950年的

教材相比,增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社戏》、《论雷峰塔的倒掉》、《风波》、

《聪明人、傻子和奴才》等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最适合做初中教材,文

中向往走近大自然,迷恋游戏和玩耍,使中学生对鲁迅感到很亲切,有一种认同感。鲁迅最

满意的小说《孔乙己》第一次被收录,小说选择了一个初涉世事的小伙计的眼睛来观察人物,

体验环境,中学生读起来有亲切感而容易接受,因此成为各个时期教材鲁迅作品的必选篇目,

直到今日。但教参对这篇文章分析中,把主人公悲剧命运的原因归结为他的“迂腐〞、“好

吃懒做〞、“逃避现实〞的性格,而丁举人的凶残,酒店掌柜和酒客们的冷酷,小伙计的势

利都消失了,鲁迅自己所说的“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苦人的凉薄〞③,被抽象成了“揭露

造成人们不幸命运的万恶的封建社会及其文化的罪恶〞。

随着新政权的巩固,对教材的

文档评论(0)

180****24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