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mmunity(IF>43):脂多糖结合蛋白LBP
抑制单胺合成,促进抑郁症状
研究背景
严重抑郁障碍(MDD)是全世界残疾的主要原因,预计到2030年
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在美国,MDD的终生发病率约
为16%。在许多发病率较高的精神疾病中,慢性压力参与抑郁症
的发展,引起去甲肾上腺素的过度激活,诱发神经元的退化,产
生导致神经元功能紊乱的蓝斑(LC)。由压力引起的中枢去甲肾
上腺素系统失调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有关。
大脑中的单胺功能不足被认为与抑郁症的情绪有关。目前抗抑郁
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单胺失活来增加大脑突触中的单胺浓度,但是
多达50%的患者对药物无反应。表明除单胺外,还有其它的病理
机制参与抑制症中单胺可用性,比如炎症与单胺失调之间存在关
联。不同的应激刺激可导致情绪恶化和抑郁,是否与单胺有类似
的调节机制还是未知。
DBH和DDC是参与单胺生物合成的两个关键酶,是将多巴胺(DA)
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NE)的酶。DBH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
统,是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物标志物,与精神病学的临床和遗传数
据有关。本研究发现血液和大脑中DBH和DDC活性受到急性或慢
性应激的抑制。LPS结合蛋白(LBP)属于急性期蛋白,在免疫中
起关键作用。结果发现LBP是一种内源性抑制剂,以高亲和力结
合DBH和DDC,抑制5-羟色胺(5-HT)、DA和NE的生物合成。
研究内容
01:抑制DBH和DDC酶活性而表达不变
环境压力与抑郁症的发展有关,促进压力源的产生,如IL-6、TNF-
α、IFN-α、IL-2等细胞因子,以及肾上腺素(EPI)、去甲肾上腺
素(NE)、糖皮质激素(GC)等调节激素。这些应激源通过调节单胺
类功能酶的含量或活性影响神经活动,导致与抑郁症有关的主要神经
递质下调。本研究发现在LC中,与5-HT、DA和NE生物合成有关的
酶,酪氨酸羟化酶(TH)的活性和浓度有所增加,而DBH和DDC在
LC或背核(DR)中活性下降,表达量没有变化。推测DBH和DDC的
活性下调可能是5-HT、DA和NE减少的主要原因。在抑郁症患者中发
现类似的结果。
02:LBP是DBH和DDC内源性抑制剂
研究人员通过Co-IP和LC-MS/MS分析发现LBP是DBH结合蛋白。进
一步研究发现,LBP与DDC和DBH有高亲和力的特异性相互作用。静
脉注射LBP可以穿透血脑屏障,与小鼠脑中的DDC和DBH发生作用。
这些作用拮抗酶活性,抑制外周和中枢系统中5-HT、DA和NE的产生。
对93份人血清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LBP的表达与炎症因子的
浓度(IL-6和TNF-α)呈正相关,与5-HT、DA和NE浓度和DBH的
活性呈负相关。即抑郁症患者血清中,IL-6、TNF-α和LBP的蛋白浓
度均升高。
03:NF-kB信号通路上调LBP
为了研究应激对LBP表达影响的潜在机制,研究人员用IL-6、TNF-
α、IFN-α、IL-2等应激因子处理多种细胞,发现因子与DDC和DBH
没有相互作用。大多数因子促进LB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加细胞中
LBP-DDC和LBP-DBH复合物的形成。NF-kB信号通路通过抑制LBP转
录调节因子的表达,上调LBP的表达。
04:LBP与抑郁症症状相关
外源性LBP给药加重抑制症。LBP促进TLR4的激活。静脉注射LBP
可降低TLR4缺陷小鼠大脑中DDC和DBH的活性,与抑制相关行为加
重。进一步研究发现LBP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生物合成和神经兴奋
性来促进抑郁样表型。
敲低LBP表达可以抑制抑郁样行为。LBP在慢性社交挫败行为(SDS)
下表达升高,降低野生型(WT)小鼠DBH酶活性,抑制NE从LC区释
放。在LBP缺陷型小鼠中,DBH活性和NE浓度不受慢性SDS影响。
本研究还建立慢性炎症刺激的小鼠抑郁模型,在WT中LBP表达升高,
出现抑郁样行为,而LBP缺陷型小鼠则没有。
05:筛选具有治疗效果的潜在药物
研究人员设计了几种多肽干扰LBP-DDC/DBH相互作用。结果发现NR6
以高亲和力直接与DDC和DBH结合,抑制LBP与两者的相互作用,从
而阻断LBP对DDC和DBH酶促功能的抑制。此外LBP抗体通过抑制炎
症和抑郁样行为,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研究结论
本研究在抑郁症小鼠模型中,通过干预LBP或者LBP-DDC/DBH相互作
用显示出良好的抗抑郁治疗效果。这些结果揭示了LBP对单胺合成的
抑制是部分抑郁症病人单胺本底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LBP是炎症与
单胺之间、中枢与外周之间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