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对《伤寒论》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的研究运用分析
【摘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中,临床主要应用在心律失常、
心血管神经症等疾病的治疗中,副作用较少,本文针对此汤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
如下综述。
【关键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伤寒论》;心律失常;心血管神经症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为中药方剂,具有温补心阳,安神的功效。对于桂枝甘
草龙骨牡蛎汤的配伍,有医者对其进行论述,在《注解伤寒论》中,有辛甘发散,
桂枝、甘草辛甘,可去散经中火邪,而《伤寒贯珠集》中有甘草复心阳之气的作
用,牡蛎有安烦乱之神的功效,《古方选注》中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重于
[1]
龙的固涩。龙骨、牡蛎属阴,需籍桂枝,甘草之清阳,收敛浮越之火。本文针
对该组方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1方剂分析
《伤寒论.辨太阳病症脉证并治中第六》中有关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的记载,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有“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的
说法,本汤剂主要应用在治疗乏力、心胸憋闷、精神萎靡方面,有学者针对次方
及进行了配伍,其中龙牡抑亢阳下交于阴,桂枝启阴气上交于阳,此汤为阴阳平
衡汤剂,还有学者认为桂枝具有温入心通阳的功效,与甘草结合可以辛温化气,
[2]
阳气化生下,必阳复职而能主内外,龙牡重镇安神。
1.
药理分析
中药的药理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目前,有学者研究,桂枝属于挥发油
类,性味辛甘,同时对温通心阳与和畅心气有显著作用,主要成分为桂皮醛,具
有抑菌、抗过敏、利尿和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甘草味道甘平,具有补
养心气和补中益气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次酸具有抗炎症、抗肿瘤和
改善心肌缺血的效果,甘草黄酮具有抗自由基、抗衰老等作用,甘草多糖有调节
机体免疫、防止骨关节炎的作用,甘草甜素有抗过敏、免疫调节的作用。生龙骨
味道甘平,归心肾经,有镇静和安神的作用,现代药理显示其具有抗抑郁,镇静
安神的作用,同时,龙骨水煎液能够延长自由活动大鼠的总睡眠时间或缩短戊巴
比妥小鼠入睡时间并延长睡眠时间,安神的作用显著。生牡蛎味微寒咸,具有潜
镇浮阳之躁动,将其与生龙骨联合应用,镇静安神的效果翻倍。现代药理研究表
明,牡蛎的化学成分中有牛磺酸、B族维生素、低分子活性肽等成分,具有降血
糖和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上述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安神定悸,温补心阳的效果,
[3]
诸症得除。
1.
临床应用
1.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属于常见病症之一,临床表现为自觉心中悸动不安,心跳剧烈,不
能自主,有胸闷气短、乏力和喘促等症状。在中医上属于“心悸”的范畴。研究
表明,早搏患者在服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后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好转。桂枝甘
草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心脾两虚的室性早搏会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早搏的
次数。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的西药速度较快,但是存在副作用,一定程度
影响了抗心律失常西药的应用。近几年,中医对心律失常的不断认识与深化,逐
[4]
渐发挥了综合治疗的优势。在纪永胜的研究中,对106例心悸患者进行分析,
对照组行常规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结果显
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22%,对照组为81.13%,而观察组治疗后24hDCG
总心率,平均心率均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疗心悸效果
显著,能有效改善心悸症状,减轻心肌缺血,临床价值显著。
1.
1.
心血管神经症
心血管神经症主要指心血管系统综合征,通常情况下,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
诊断标准中描述的神经紊乱征象。该病症多发生在青壮年中,且女性发生率大于
男性。临床约占心血管疾病的10%,有精神创伤、过劳和情绪激动时加重,中医
将其归属为“心悸和郁证”的范畴。现代医疗中,治疗心脏神经症较为复杂,主
要因为该病症较为复杂,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有显著联系。应用中医药调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