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论孔子《诗》教中的“温柔敦厚”
作者:鞠传梅
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2018年第12期
摘要: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诗教思想及活动是建立在传统礼乐文化之上的,而儒家
论诗、解诗、教诗等一系列《诗》教活动能体现出孔子本人对高尚人格的塑造思想,其中“温
柔敦厚”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诗》的影响延伸与儒家人格养成都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诗教礼乐温柔敦厚
《诗》作为一部乐歌总集,其产生、编辑、流传与我国古老的礼乐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部《诗经》,可以看作是我国上古礼乐文明的集中体现。《礼记·乐记》中明确说道:“先
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在我国源远流长
的礼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社会改良和人性教化的作用被逐渐抬升,娱乐功能转而为次。春
秋末年礼崩乐坏,孔子出于恢复“王道”的初衷,想要保存古代文化以及继承和发展上古以来
的优秀礼乐教化传统,从而形成了“诗教”思想。所复之礼和所正之乐一般认为是周朝的礼乐,
而体现周朝礼乐风貌最原始而可靠的材料就是《诗》。《孔子家语·问玉》与《礼记·经解》
都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论述。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
也。……《诗》之失,愚。……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在此,“诗教”这一
概念被明确提出;同时,孔子还提出了“诗教”的最佳效果,即“温柔敦厚而不愚”,这作为
一条重要的标准贯穿于孔子的诗教理论中。那么关于“温柔敦厚”,其表层和深层次的意义是
什么?其对后世又有何影响?
一、“温柔敦厚”及其审美性内涵
何为温柔敦厚?根据儒家文献,“温柔敦厚”大体上应有这些品格:1.理性与感性的关系
上,以理节情,情理相偕。这一点,《毛诗序》云:“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
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2.在情感的强度上,要适当地控制。这一点孔子认为《关睢》
做得最好:“《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3.在批评上,要注意分寸,
要讲究方式,要含蓄。《毛诗序》认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
孔颖达释温柔敦厚为“《诗》依违讽谏,不指切事情”。此中的“谏”就指的是臣子在不
违背“礼”的情况下向君主进谏;“讽”则强调表达方式上的委婉。以诗讽谏君主而力求“温
柔敦厚”,这是一种不激烈、中和的方式,显示出君臣关系中的“敬”与“节”这一对关系。
《毛诗序》中讲“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风化下”“变
风发乎情,止乎礼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等,这些都强
调了诗歌的教化美刺作用,也强调了礼义对情的节制作用。由此看来,儒家诗教中的“温柔敦
厚”要求情感思想表达的节制、婉转、不偏激。
二、“温柔敦厚”上的人格塑造
1.孔子美育角度
教育和人格的社会养成息息相关,它使人类的动物本性能得以理智化和情感化。“温柔敦
厚”就是指一种美化了的人格特质,诵读《诗经》之后学习者无论是在心灵还是性情上都受到
感化,这是孔子对于理想人格的一种设想:温良淑顺之性情,开阔仁慈之眼见,朴实包容之人
格。孔子这样的观点在具体作品的鉴赏中也能体现出来。他论《关雎》曰“乐而不淫,哀而不
伤”,是从中和之美的角度来分析的,体现了情的理智性,否则《关雎》一文所存在的哀愁是
不难发现的,那是一种追逐“窈宛淑女”而不得的感伤,显然是孔子从教育的角度对《关雎》
培养人乐观豁达品质方面的解读。
从《礼记·经解》所论看,“温柔敦厚”并非孔子理想人格之全部,还需要“疏通知
远”“广博易良”“洁静精微”“恭俭庄敬”等气质,其中既有性情之内在美,也有理智的外
化美。翁方纲在《渔洋诗髓论》中说:“诗者忠孝而已矣,温柔敦厚而已矣,性情之事也。”
以人之心性为本的教育,不属于“政教”的强制规范,自然其教育风格在于以理服人、以情感
人的美育形式。孔子倡导、实践“诗教”,并非仅仅是实现个人道德品格的提高,他看重的是
社会整体素养的提升,群体性的塑造才是“诗教”的最终目的之所在。所以“温柔敦厚”应该
是孔子“诗教”的最终目标,是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在孔子看来,“温柔敦厚”既需要《诗》
教活动的诗、礼、乐的审美意识的渗透和感化,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也应该依礼而行,这样才能
收到更好的人格培养效果,实现审美型人格的塑造,如其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
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由此看来,儒家诗教中的“温柔敦厚”也是要求对人
格的塑造要宽厚、实诚、不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