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第1页
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
内容分析
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
“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
的。《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
物中得到的启示。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庐山景色秀
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
受。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是雄奇,是壮丽,
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
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
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暮、瑟”等7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
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默写《题西林壁》。
3.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朗读古诗,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默写《题西林壁》。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1.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第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第2页
2.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
(1)通过查阅字典自学本课生字。要求会写的字要会组词,会认的字要认
清字形,读准字音。
(2)搜集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
(3)熟读这三首古诗,弄懂词语的意思,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弄懂诗歌的意
思。
2.多媒体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图片
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暮江吟》
课时目标
1.认识“暮、瑟”这两个生字,会写“暮、吟”两个字。
2.朗读并背诵《暮江吟》这首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人准确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诗人在景物描写中
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让我们沉浸在华夏独特的文字魅力中,情
感丰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首诗《暮江吟》,去感受一下诗歌的魅力。
(板书:暮江吟)
2.作者简介。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第2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第九课古诗三首--第3页
生结合自己预习时查找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题18篇及答案 .pdf
-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pdf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女娲补天教案新人教版 .pdf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pdf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后作业及答案(含.pdf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呼风唤雨的世纪》课后作业及答案(含完整版.pdf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后作业及答案完整版722526402.pdf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蝴蝶的家》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pdf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提升练习及答案[精编新版] .pdf
-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