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十章实验法
第一节实验法的概念和特点
一、实验法的相关概念
实验法是研究者要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的改变与控制某些因素,通过观察
其后果对社会事实或现象获得认识的一种方法。实验研究不仅可以根据原因预测结果,而且可以通过控
制原因去发现预期的结果。
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验证如下假设是否成立:一个有犯罪倾向的少年如果能经常得到一个
成人友好热心的忠告,他就可能避免犯罪。为此研究人员抽选一批孩子,并对孩子们按照年龄、家庭经
济状况、居住地区等进行筛选配对,以便分成两个组进行实验研究,每个组人数相同,同时在年龄、家
庭经济状况和居住地区等特征上相同,并且实验调查前两个组测量到的“犯罪倾向”也是相同的。两个
组各有235个少年,其中一组是控制组,一组是实验组。然后在4~8年的时间内,让实验组的孩子接受
成年人一对一的忠告,而对控制组的孩子没有这样做。研究人员在实验结束后的若干年中对孩子进行追
踪调查,发现忠告在少年犯罪中没有重大作用。实验说明,对青少年影响大的因素,不是成年人的忠告,
更可能的因素是贫穷、失望、不良传媒等。
实验方法有一套完整的概念体系,主要的相关概念有:实验者、自变量、实验刺激、因变量、实验
对象、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等。
1.实验者
实验者即实验研究者以及参与实验过程的实验工作人员。
2.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一般是试验中加以控制或者主动施加的可观测变量。因
变量一般是实验中需要检测的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变量。在实验的自变量中,需要加以控制保持其不
变的自变量称控制变量,主动造成其变化的自变量称实验刺激。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通常被称
为倚变量。“犯罪倾向”是因变量,“忠告”是实验刺激,“年龄”、“家庭经济状况”、“居住地区”
等是控制变量。
3.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是指实验中涉及的人们,他们是实验调查的群体或个人。
4.实验检测
实验检测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对象的观察与测定。
二、实验法的特点
实验法与访谈、观察等方法最主要的区别是,它通过控制情境和变量来研究社会行为及社会现象的
变化,以建立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1.人为设定观察情境
这与自然观察法有显著的区别。自然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在尽量不影响,不干预研究对象的自然状态
下考察研究对象,而实验法则要求对研究对象实施某种干预,使其处于不同于先前的状态,在受到干预
了的非自然情境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
由于实验环境是研究者人为设定的,所以尽管很多社会现象在技术上都可以通过实验进行,但受到
伦理和社会后果的制约,一些社会现象却不能进行实验研究,如贪污、毒品、贩卖人口、色情、暴力等。
例如一位老教师,一直从事法律教育,70多岁,经常承担教学课程。在前两年,身体一直不错,
突然间感觉胸中有不适感。到医院经过全面诊断,被确诊为“肺癌”。因为他是一个长期吸烟者,他的
肺部早已损坏,呼吸非常困难。最后因为这种病过世了。能够反映出事情的因果关系。
2.直接建立研究结论
实验法通过控制外部变量,直接建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联系的假设,并以实验的方
式检验这种假设是否成立。就建立因果命题而言,实验法的效率比其他方法要高许多。严谨的实验设计
往往可以检验出设想的因果关系是否真实存在。实验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新解释变量的过程,研究者必
须通过不断完善实验设计使研究结论准确。
3.实验结果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主观影响
(1)实验人员自觉或不自觉地只注意那些与假设一致的现象,而忽略那些与假设不一致的现象,
从而造成研究结论不全面或不真实;
(2)实验人员可能自觉不自觉地诱导或暗示实验对象,使实验结果产生偏向。
关于实验人员对实验结论的影响,美国学者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于1966年曾经做了一次“学术成
就预测”实验。研究者告诉实验工作人员,在18间教室的每一间中将有20%的孩子是这一测验的高分
获得者。实际上,孩子们是随机挑选的,每个房间高分获得者不会一样多,同时,也不会有这么高比例
的孩子得高分。但教师们受到了引导,而且相信了,孩子们也相信了。结果造成恰好有这个比例的孩子
在实验中显示了比较大的成就,迎合了教师们的期望。据此,罗森塔尔指出,实验人员被告期望发现什
么与不被告知发现什么相比,前者所取得的实验结果更符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