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件第七章-课程.pptx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学原理;第七章课程;;课程与教育共始终,自有教育之日起便有了课程。但现代课程研究始自20世纪早期。由于对教育、特别是对教育要培养的人的理解不同,人们对课程的界定也有所区别:

课程即教学目标和计划

课程即学科

课程即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教学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各种教育活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课程分成不同的类型: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

课程计划:根据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依据总体课程计划,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某一学科或学习领域的课程纲领性文件,它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教科书:亦称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所研制的、便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基本教学媒介

;;课程开发一般是指综合考虑学校教育的相关现实条件和目标,权衡并依据一定价值取向,对课程中的各要素及其整体做出决定的过程。

课程开发要考虑文化、政治、哲学、历史、心理学、经济等众多影响因素,更要关注这一过程中的所有独特问题以及诸如目标、学习经验或内容及其组织、教学、评价和课程改革等一般性问题。

课程开发是国家或地方政府政治决策的过程、专家与公众相互作用的过程,它不仅只是教育学者和课程专家的工作,更是社会各有关方面共同合作的事业。;;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课程设计的教育追求中,指明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或在学习完成后,应该掌握的知识与能力、理解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体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行为目标:以具体的、可操作的行为的形式加以陈述的课程目标,它指明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生成性目标: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它是问题解决的结果

表现性目标:指学生在课程??境中的种种际遇——每一个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个性化的表现;;课程内容的选择,简称课程选择,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社会生活以及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这些课程要素包括概念、原理、技能、方法、态度、价值观,等等。课程选择是课程开发的基本环节之一;所谓课程组织,即是在一定课程价值观的指导下,将所选出的各种课程要素进行组合,妥善形成相应课程结构,使各种课程要素在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统中产生合力,以有效实现课程目标、促进课程创生和教学创新;美国课程论专家古德莱德区分的五种课程层次;忠实取向: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即是课程实施过程对预定的课程变革计划的实现程度

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课程创生取向: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实施中的新兴取向。这种取向认为,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变革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课程评价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在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特点: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

目标本位评价与目标游离评价

内部人员评价与外部人员评价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2001年6月8日,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正式实施。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的第八次课程改革,也是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广的一次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价值观,根治现行“应试教育”课程体系的弊端,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民主:指课程必须谋求所有适龄儿童平等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国际理解:意味着我国的课程体系必须追求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

回归生活世界:这种课程在内容上意味着要把科学、艺术、道德、个人世界、自由的日常交往都看做重要的课程资源

关爱自然:意味着课程必须把关爱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重要价值追求

个性发展:意味着课程必须尊重每一学生个性发展的完整性、独立性、具体性、特殊性。;新课程确立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

新课程确立新的学生观和学习观,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确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

在课程内容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

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

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

文档评论(0)

139****2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