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探究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网络对大学生认知、情感、人格、人际交往,特别是心理健康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012年1月16口,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
13亿,互联网普及率上升至38.3%,其中学生占整体网民的30.
6%,依然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群体。可以说,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在我国社会“网络化”发展的前沿,成为网络的主力军。
目前,大学生口渐凸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国家与社会的高度重视。中央中共、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
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2月,大学生杂志社、中国大学生网站围绕大学生心理困扰产生原因、现状及对策等10个方面的问题,对近万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网络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达9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引起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人际交往的压力(67%)、就业压力(66%),自我管理能力不强(51%)、情感问题(48%)等。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和自身素质的有待提高。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在高校的普及,大学生现实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在网络中得以蔓延。网络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人际交往,特别是心理健康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如认知冲突,人格异常,意志薄弱,人际观念淡薄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主阵地、主渠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借助网络之一崭新的平台,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积极地使用网络,已成为势在必行的研究课题。
1.1.2研究的意义
在信息网络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所作为,首先要确立适应网络环境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依次我们可尝试建构包括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政治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教育在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其中网络心理教育主要是指运用互联网提高网民心理素质的教育,它的具体内容包括:网络认知教育、网络情感教育、
网络意志教育、网络人格教育、网络人际交往教育。
(1)理论意义
首先,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网络心理教育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人,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正是研究大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规律,以便遵循这些规律建构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内容体系,进行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不仅体现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更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内容结构的完整性。
其次,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研究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创新。本文突出利用网络固有的特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网络环境下教育方式方法进行研究。这不仅是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最后,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研究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的相互渗透融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心理学理论相互协调的合理结构,不仅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也必将推动二者的学科建设和发展。(2)实际意义
首先,有助于引起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高度重视。网络对大学生认知、情感、意志、人际交往和人格等方面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将研究视角拓展到网络心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并借鉴传播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网络心理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中,贯注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理念和方法,消除大学生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