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教育技术培训考试模拟题
2022教育技术培训考试模拟题
教育技术指在教育中应用现代科学技术。20世纪后,随着现代科
学技术的发展,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等现代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扩大了教育、教学活动范围,提高了效率与
质量。以下是店铺整理的2022教育技术培训考试模拟题,希望能够帮
助到大家。
一、单选题
1、以下哪一项不适合作为网络探究学习的学习任务()。
A、制作关于酸雨危害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B、设计一份宣传环保的倡议书
C、设计某一地区河流污染治理方案
D、标注汉字拼音
2、在交流与讨论中,()的目的是小组学生解决共同的问题。
A、头脑风暴B、同步讨论C、辩论D、合作性讨论
3、课程整合中的教师评价可简化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的
评价,第二阶段是对教学实施的评价,第三阶段是总结经验,形成模
式。
A、教学管理B、教学行为C、教学科研D、教学设计
4、为了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学校必须进行卓有成效
的教师培训。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师的培训的组织工作存在()两种
方式。
A、由点及面,逐层推进;全员、全程培训
B、由面到点,分层推进;全员培训
C、由上到下,全程培训
D、由点及面,分层推进;全体培训
5、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
否定的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
种交流与讨论形式是指()。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B、辩论
C、合作性讨论D、异步讨论(如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6、将战争形势图、反映葛底斯堡战役底油画等资料有机地结合在
一起进行《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教学,这种方式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
程整合的()方法。
A、创设历史情景B、提供多种通道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
力
C、模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D、模拟占据空间广的事物
7、()是指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体系,它具有特定的教学
理论指导,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定位,对教学因素及其组合结构具有
特定的要求,对教学活动及其流程具有特定的规定。
A、教学模式B、教学结构C、教学设计D、教学方法
8、()主要是按照一定标准收集起来的学生认知活动的成果。
A、客观题测验B、表现性评价
C、档案袋分析D、论文题测验
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是()。
A、教学计划B、信息技术C、信息素养D、课程
10、()是指将网络作为调查内容的传播工具,广泛收集调查信息
的调查方法。
A、网上调查B、邮件调查C、BBS调查D、IP调查
11、()旨在使学习者建构起宽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有效的问
题解决技能;发展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的技能;成为有效的合作者;并培养
学习的内部动机。
A、基于问题学习B、有意义的学习
C、资源型学习D、网上合作学习
12、()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学习者通过核查,一旦
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及时修
正、调整认知策略。
A、自我调控B、自我监察C、自我管理D、自我评价
13、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给学生,即使是认
知能力较强的学生,也会出现“吃不消”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
中叫()现象。
A、认知超载B、感知超载C、记忆超载D、理解超载
14、在教学目标表述中,“发展态度和观念”的要求属于情感领
域的()层次。
A、形成价值观念B、组织价值观念系统C、反应D、价值体系个
性化。
15、在教师的隐喻中,由蜡烛变为火箭的隐喻是()变化的表现。
A、中心à边缘B、成批生产à个性凸现C、奉献(双赢D、传递
者(促进者
16、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
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
的教育方式和师生互动式的变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