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诫子书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5Page5

PAGE5

《诫子书》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实词和警句,朗读并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结合诸葛亮的生平,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领会古人思想观念中修身与治学的联系,并将其用运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中。

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并领悟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魅力。

难点:深刻体会修身治学之道,明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深刻内涵。

学法指导:

学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划分文章节奏,强化朗读训练,读出文章所蕴含的情感。

2.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重点关注“静”“俭”“明志”“淡泊”“致远”等词的内涵意义及其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刻意蕴。

导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常识积累】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知识链接】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8岁幼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诲与殷切期望尽在此书中。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也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读准字音】

夫()君子之行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年与时驰()遂()成枯落悲守穷庐()

【字词梳理】

1.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

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

4.非志无以成学_______________

5.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

6.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

7.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

8.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

9.遂成枯落_______________

10.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

【朗读练习】

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

1.本文作者阐述的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告诫儿子要成为君子需要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恺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知识就是力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