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pdfVIP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

中国哮喘诊疗指南(2024修订版第四版)

前言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身体健康。为了提高我国哮喘的诊疗水平,我们根据国内外最

新研究进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哮喘诊疗指南》进行了

第四次修订。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哮喘诊断、评估、治疗和

管理的全面指导,以促进我国哮喘防治工作的规范化。

1.哮喘的定义与分类

1.1定义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气道可逆性

痉挛、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为特点,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

胸闷和(或)咳嗽等症状。

1.2分类

哮喘可分为外源性哮喘、内源性哮喘和混合性哮喘。其中,外

源性哮喘主要由过敏原引起,内源性哮喘由感染等非过敏原因素引

起,混合性哮喘则同时具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哮喘的特点。

2.哮喘的诊断

2.1病史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关注喘息、气促、胸闷和咳嗽等症状的发

作特点、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诱发因素等。

2.2体格检查

重点关注肺功能检查、心率、血压、呼吸音等指标。

2.3实验室检查

1.血清IgE检测:外源性哮喘患者血清IgE水平通常升高。

2.肺功能检查:评估气道痉挛程度和气道炎症水平。

3.呼气道炎症指标:如诱导痰细胞分类和炎症介质检测。

4.过敏原检测:针对外源性哮喘患者,可进行过敏原皮肤点刺

试验或血液IgE检测。

2.4确诊标准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符合以下

标准者可诊断为哮喘:

1.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和(或)咳嗽症状。

2.发作时肺部闻及哮鸣音。

3.肺功能检查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呼气峰流速(PEF)

降低。

4.排除其他类似症状的疾病,如心源性哮喘、支气管炎等。

3.哮喘的评估与分级

3.1评估工具

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和美国胸科学会(ATS)联

合制定的哮喘控制评估工具(CAT)进行评估。

3.2分级标准

根据患者的症状、肺功能指标和炎症水平,将哮喘分为五个等

级: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及危重度。

4.哮喘的治疗与管理

4.1治疗原则

哮喘治疗遵循“长期、持续、规范、个体化”的原则。

4.2治疗方案

1.急性发作期治疗:采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和短效

抗胆碱能药物(SAM)缓解症状,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ICS)和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控制炎症和预防复发。

2.慢性持续期治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不同剂量的ICS

和LABA联合应用,必要时加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和缓

释茶碱(SRC)。

3.重度哮喘患者可考虑添加生物制剂治疗,如抗IgE单克隆抗

体、抗IL-5单克隆抗体等。

4.3管理措施

1.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哮喘的认识,教会患者正确使用吸入

装置。

2.生活方式调整:避免接触过敏原和诱发因素,戒烟,保持室

内空气清新。

3.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4.危机管理:制定并落实危机应对措施,如急性发作时的急救

处理。

5.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哮喘研究应关注以下方面:

1.哮喘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

2.新型生物制剂的研发和应用。

3.哮喘患者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4.哮喘防治策略的优化和推广。

本指南根据2024年最新研究进展和我国实际情况修订,旨在

为临床医生提供哮喘诊断、评估、治疗和管理的全面指导。希望本

指南的推广和应用,能为我国哮喘防治工作贡献力量。

文档评论(0)

150****6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