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附答案】.pdfVIP

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附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达标测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阅读诗歌便是一次次与古人情感的碰撞。多愁易感的古人总能被生活中一景、一物、一

人所触动,从而妙笔生花。同是写愁,元代马致远“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人王湾“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诗人李益“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征

人尽望乡”。然而,他们的笔下又何止是愁?李白有“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

__”的憧憬喜悦;谭嗣同有“____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的少年意气。刘禹锡

以“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___”抒写自己的豪迈诗情;陆游借风雨梦境,“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露自己的爱国情怀。古诗中借景抒情的

诗句还有很多,请再写出连续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9分)

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

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

勇敢和活力。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①(pò),也一直为②的民俗文化故

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

(1)文中加点字“滋”的读音正确的是()(2分)

A.chīB.zhīC.cīD.zī

(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2分)

A.迫B.魄C.魂D.泊

(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2分)

A.浩如烟海B.花团锦簇C.高谈阔论D.富丽堂皇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虎是勇敢和活力。

B.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虎是勇敢和活力。

C.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D.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意味着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3.善于发现别人身上优点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向他人学习的人。读完《西游记》,你一

定发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身上都有优点。请从中任选一人,说说你最想向其

学习的一个优点,并结合原著相关内容,简要分析这个优点在其身上的具体表现。(6分)

二、阅读(6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4~5题。(7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是一首经典的羁旅诗,作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和李白并称“大小李”。

B.“君问归期未有期”中用两个“期”字,饱含着诗人太多的苦涩和无奈。

C.一个“涨”字,既写出雨水注满秋池,又流露出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欣喜。

D.这首诗歌语言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道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4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16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

文档评论(0)

176****90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