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年7月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41,No.4
第41卷第4期JournalofYunnanMinz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July2024
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城乡共同富裕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
林建华,鞠智超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供更加平等、便捷的信贷融资机会,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已成为弥合城乡发展“鸿
沟”、扎实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加速器。立足于2012—2022年30个省区市(港澳台藏除外)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
量模型系统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的逻辑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共同富裕均存在
空间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有效推动本地区城乡共同富裕,还可正向赋能毗邻地区城乡共同富裕。异质性检
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共同富裕的驱动作用在东部地区与要素错配程度低地区更为显著。传导机制检验结
果证实,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而推动城乡共同富裕。进一步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随着
金融监管程度不断加深,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城乡共同富裕的正向影响逐步强化。研究结果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推动城乡共同富裕提供有力参鉴。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金融监管;城乡共同富裕;新质生产力
【中图分类号】F49;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7X(2024)04-0106-14
DOI:10.13727/j.cnki.53-1191/c006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并提出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要求,为重塑新型城乡关系指明前进方向。正确处理好城乡
关系,不仅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客观需要,更是关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要事。然而就
①
国内形势来看,要素配置不均、政策体系分离等多项症结并存,引发出严峻的“城乡病”,滞缓中国式现
代化建设进程。这就要求将城镇与乡村置于互补互动的平等地位,全力推进生产经营、公共服务以及生态
环境等多个方面共建共享的城乡共同富裕。特别是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方位上,扎实
推进城乡共同富裕,有助于确保城乡居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保障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加快跻身高
收入国家行列。就此而言,我国应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稳扎稳打,向着全面推动城乡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作出更加积极有为的努力。
伴随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信息技术应用为核心的数字普惠金
融应运而生,有效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已成为扎实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关键性要素。2024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为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城乡共
同富裕夯实了战略基底。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极强包容性,能够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保障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②
平等获取信贷,为弱势群体提供创收机会,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互补与融合,助力城乡共同富裕。尤为重
要的是,数字普惠金融可依托自身信息披露机制和先进科技手段,削弱信息不对称现象,引导银行信贷、
创业投资等多元化金融服务产品流入科创领域,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技创新,打通科技成果与产
业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地,以原创性和颠覆性创新为核心推力的新质生
产力拥有几乎为零的边际成本优势,能够推动科学技术颠覆性突破,构筑城乡信息关联网络,有效消弭城
【作者简介】林建华,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