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肃 地 矿-爱岗敬业 10 个事例-173323.pptx

甘 肃 地 矿-爱岗敬业 10 个事例-173323.ppt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爱岗敬业10个事例甘肃地矿

甘肃西和大桥金矿的发现者、现省地矿局二勘院副院长尤关进当年对大桥靶区几次踏勘,没有发现任何矿化露头,主管领导分析说这么好的异常怎么会没有矿?甚是郁闷。甚至过年期间,迷惘中的他年过得淡然寡味,初三四就在家坐不住了,叫了一个退休人员做伴,悄悄再去大桥野外工区。陇南山地,春寒料峭,积雪覆盖,空旷宁静。他们边走边敲打,边看边思索,打破常规在“围岩”上取了十几个样,结果回到兰州化验后,有三件样品的金含量达到了边界品位,正是这次偷偷出野外,揭开了一座大型—超大型金矿的神秘面纱。事例一

陇东煤田因甘肃煤田地质局举全局之力十年会战探明300多亿吨煤田资源量。会战期间,最苦的是钻工,尤其那些个站在钻塔中部约十三四米高的操作平台值班的人员,无论烈日当空,还是风雪肆虐,都得在高空一站两个多小时拆卸钻杆。寒冬天气,手一挨钻杆,就被揭掉一层皮,但一提钻,一秒也不能迟延。尽管如此,十年间,无数个白天黑夜,无数次风雨雷电中,没有一个钻工没有一个地质人撤离职守、逃退不干。事例二

甘肃国宝山铷矿发现者张有奎,曾作为项目负责带领10名地质人员去祁连山地区开展化探项目踏勘工作。为方便工作,驻地选定在海拔4200米的山区,海拔太高不两天10人中有8人脸部肿胀、食不下咽。无奈他把这些天安全送回单位。此时已经没有人愿意再补充到项目上,和他一同进山了,他自己却不言放弃,最后只组织起两名技术员和6名工人组成的团队,买了两头毛驴进山了。这一进就是6个月,6个月中张有奎没有理发,长得和野人一样。其中20多天因为工作路线长而未能赶驻地过夜,吃了20多天方便面,打了20多天游击。当地的一位牧民被他们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所感动,牵着自家的马和骆驼追来免费帮助他们驮运样品两个月,给他们送羊肉吃。事例三

甘肃省五一巾帼奖获得者、甘肃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地图编制部主任工程师康二梅,曾主持和参与5.12汶川特大地震、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救灾专题地图和影像图编制,为科学救灾和灾情评估及灾后恢复重建提供重要参考。最紧张的日子,她和制图室的姐妹们连续十来天泡在办公室,订盒饭吃,躺在椅子上休息。甚至在坐月子时,所负责的地图集因客户要得急,她不顾婆婆的反对,坐在床上修改图件。后来图集要在西安印刷,作为项目负责,为了把好监印关,她抱着五个月大的女儿,带着婆婆一同出差西安,凑近住进印刷厂的招待所,四五天时间,边跑印刷厂调色、打样,边给孩子喂奶,直到图集上机开印。事例四

甘肃省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副总工吴玮江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就主动请命,奔赴在涩宁兰输气管道沿线及陇南市武都、舟曲等重灾区开展地质灾害排查。他年近半百,体态发胖,却和年轻同志一道,一天爬好几座山,常常一天下来,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他还与同事编写了《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知识》宣传材料,自制了内容丰富的多媒体深入灾区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26%事例五

甘肃省测绘工程院的基层测绘员郑三君,常年奔波在测绘外业生产一线,与家人聚少离多,根本无暇顾及一家老小。2013年9月,他承担的数字嘉峪关项目进入了检查验收的关键阶段,不巧,在建筑工地打工的父亲不慎从几米高的防护架上摔下来,腰椎挫裂,住进了医院。弟弟刚打通他的电话,可听到的第一句话是“我正忙着呢!”父亲痛苦地摆手不让告诉他实情,弟弟只好轻描淡写地说“老爸摔了一下。”岂知这一摔,他父亲硬硬的在床上爬了一年多。因他常年不在家,妻子怀孕后无人照料,致使两次流产,后来妻子再次怀孕生产时,他依然奔波在野外生产一线。事例六

事例七省地矿局四勘院原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王志恒,人称王老总和高级工程师赵恩厚,一生奉献于甘肃地质事业,一辈子与北山、祁连山厮守相望。甚至退休后,退而不休又干20年,从天山到龙首山,从北山到祁连山,从塔尔沟钨矿,到寒山—鹰嘴山金矿,从天鹿、化石沟铜矿到宝山钒矿,60年间,王志恒、赵恩厚跋涉的足印早已被漠风吹没,辛勤的汗水早已被大地吸干,唯有丹红晚霞洒满大漠戈壁,与日月同辉映;满怀忠诚铸入高山穹谷,与祁连共天长。至今老赵工仍在为地质找矿奉献着光和热。

在开展白银厂老矿区的“探边摸底,攻深找盲”工作期间,原省有色地勘局局长侯云生、副局长高兆奎等一班人经常往白银跑,担当了“编外”负责人。该局白银矿勘院院长李伟,在脚腕骨折的情况下,拄着双拐一次一次蹦跳着上了矿山。指导七八十名钻工、七八台钻机昼夜施工,创造了“白银速度”,天成人意6个孔见矿,见矿率达82%。事例八

甘肃省领军人才、首席专家黎志恒原是省地质环境监测院院长,多年从事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工作,养成走路快、说话快、干工作快的特点。为了保证有险情时随叫随到,黎志恒的手机24小时不关,夜晚睡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