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里剂_原创精品文档.pdfVIP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温里剂

温里剂又称温阳剂或祛寒剂,重点是对阴寒证候而成立的治法,本法是通过温阳达到寒除而阳气恢复

的方法。本法即八法中之“温法”。

“寒者热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寒淫所胜,平以辛热”等,为本法立论依据。

寒证有表里之分,表寒宜温散,属解表剂,本章为治里寒证而设。

一、含义

凡是利用温热药为组成的方剂具有温里回阳等作用,用于治疗一切里寒证者统称为温里剂。

寒证的成因

1.禀赋虚弱素体阳虚——脾肾阳虚

2.饮食不节,劳倦过度,脾失健运,不能化生精微充养周身,而人体机能下降。

3.久病体虚,失治误治,如汗下清解太过,阳气外泄。

4.外感寒邪直接入里,停留一脏腑经脉,阳气不得温运。(如脉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等)

总之,病虽多,总不外乎寒自内生或寒从外来。

二、作用

温里法具有温中散寒(脾胃),回阳救逆(脾肾),温经散寒(肝肾),扶阳抑阴等作用。

三、运用

表寒——外感风寒其邪在表——辛温解表(属解表剂)

寒证的范围

里寒——寒从内生或寒在内脏及寒邪入里——温里

所以三法适用于里寒证,即适用于一切阴寒证或虚寒证及慢性杂病没热者等。

寒病表现——衰弱寒冷,功能减退,缺乏生机——出现畏寒、厥逆、寒傈口鼻气冷,腹中冷痛,冷肝

自出、呕吐泻痢,下利清谷,脉微细迟等。

寒证在临床比较多见,所以温里剂应用较为广泛,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

气在人体既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便说明温法的重要性。

四、注意事项

1.温里剂运用广泛,但必须确系阳气衰微,阴寒内盛的证候,方可运用,应明辨寒热真假,勿

为假象所迷惑(如真热假寒,热深厥深,服之无益,如火上加油。系真寒假热,不用温里法,

误作热证则无凝雪上加霜)。

2.寒证多虚,治疗时当查其虚而配以补益剂合用(寒为阴邪易伤人阳气,每多加人参大补元气,

加强回阳救逆之功)。

3.明辨寒邪所在部位,在表者宜辛温解表,不属本章方剂治疗范围。

4.注意用量须因人而施,平素火旺,失血,伤阴之体,即有寒证须用温里剂时,亦宜少量。

5.注意发病季节,掌握剂量。

6.热证阴虚证,真热假寒证忌用。

7.本类方剂用大剂量时少佐和阴药(如芍药)或热药冷服。

附:简述三阴肝脾肾三者关系。

太阴——脾土湿——制水(升降枢纽,生化之源,培肝)

少阴——肾水寒——命火生土,肾水涵木。

厥阴——肝木风——水生土培,

五、类型

(五脏六腑均有,重点是足三阴)

寒病种类很多,加上脏腑之间关系密切,根据足三阴特点,大体上归纳为如下几种:温中祛寒,回阳

救逆,温经散寒。

第一节温中祛寒

温中祛寒法,重点对中焦脾胃虚寒证而设,即太阴之为病也,脾胃属土主湿,居中州,职司运化,升

降枢纽。

升降反作——呕吐泻痢(太阴多寒证)

不能运化——气血两虚(太阴多虚证)

寒温困脾——肢体倦怠(太阴虚寒多挟湿)

故中焦虚寒,实也是脾胃虚寒。

因此温中祛寒,实际上是“温阳”“补虚”“祛湿”三法合用,代表方理中丸等。

理中丸

一、概述

本方的主要作用是温中祛寒,主治脾胃虚寒证。

二、病理

脾主升清——脾能升故不腹痛下利

脾胃正常功能正常不病

胃主降浊——胃能降故不恶心呕吐

中焦虚寒(太阴病)成因:

失治——循经入里胃阳旺盛——从热化——实则阳旺

外感表邪入里传经

误治——汗下清解太过脾阳不足——从寒化——虚则太阴

直中:体质素差,素体阳虚,中邪则长驱直入而出现太阴病。

杂病:久病,饮食劳倦,伤及中阳,中阳不振,寒从内生。

太阴病的性质——里虚寒湿

本方主治太阴病(中虚寒湿证)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

主治症状大体分以下几个方面:

1.

文档评论(0)

151****04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