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5大自然的语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一、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二、了解物候知识,丰硕学生的科学知识。
(二)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酷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培育他们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层次性,训练学生快速挑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四)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讨这样安排的益处。
2、归纳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多媒体播放一年四季的物候转变视频。
如诗如画,各具风韵,这就是物候现象。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
──《大自然的语言》。作者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先生。
2、熟悉作者。
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领导创建
了我国第一个气象研究所和首批气象台站,并在台风、季风、气候变迁、农业气候、物候、
自然区划等方面有开拓性的研究。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地学系,成为那时培育地学英才的摇篮。
以求实精神领导浙江大学工作,培育了多方面的人材。长期领导中国科学院工作,踊跃提倡
并组织和参加中国地学、生物学、天文学、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及自然科学史研究等多方面工
作,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是我国地理学和气象学界的一代
宗师。
3、检查预习效果。
(1)字音
衰草连天(shuāi)连翘(qiào)纬度(wěi)
销声匿迹(xiāo)蓑衣(suō)阻挠(náo)
忌讳(huì)悄然无声(qiǎo)
(2)清全文思路,并板示,其余同窗评价。
明确:第一部份(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份(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份(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份(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二)整体感知。
一、视频欣赏朗诵:
思考: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呢?“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二、朗诵:
思考如下问题,快速挑选有价值的信息。
(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学生分头挑选信息,然后用课文中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归纳。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
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普遍应用在农业生
产上。
(3)纬度、经度、高低的不同和古今的不同。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肯定造林和收集种子的日期;引种
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域;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三)合作探讨:突出重点、冲破难点。
1、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讨作者说明的技能。
2、学生齐读6~10段
3、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的说明顺序可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
什么益处?
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4、课堂反馈联系:排序。
(四)课文延伸:
1、走进自然。
2、探索奥秘。
(五)琢磨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
1、赏读文章第1段,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1)学生齐读1段。
(2)教师用简练的语言改写一个开头,要求学生与原文比较,说说它们不同的表达效
果。
2、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六)拓展、转化课堂知识。
一、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农谚,并说明其中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