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3页共NUMPAGES5页
第13讲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1.(山东济宁高三上期末)明朝中后期,江南和华北地区形成了大面积的植棉区,长江三角洲地区集中发展蚕桑业,福建、广东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作物的种植。这一现象反映出()
A.小农经济日趋解体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
C.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2.(山东实验中学二模)下面是方向示意图,描绘的是清代前期()
A.高产作物推广 B.国内人口迁移
C.粮食区域运输 D.商帮长途贩运
3.(湖北武汉调研)下表是与棉花种植或棉布相关的历史记载,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记载
出处
“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
《农桑辑要》
“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得御寒之益”
王祯《农书》
“棉布寸土皆有”“织机十室必有”
《天工开物》
“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
《农政全书》
A.棉花经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元朝棉花种植成本高于养蚕缫丝
C.棉纺织业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
D.清朝南北之间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4.(山东潍坊高三上期末)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水陆路程》等,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这表明当时()
A.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B.对外贸易日益发达
C.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
D.地理学知识的进步
5.与明朝相比,清朝前期的苏州府、松江府、杭州府等地出现了许多新兴市镇,这些地区的工商业市镇数量有明显增长。据此可以推知,明清时期江浙地区()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重农抑商有所松弛
C.发展成为全国经济中心
D.区域经济发展失衡
6.(山东济宁三模)明政府规定,商人把粮食运往边防的粮仓,可向政府换取贩盐的盐引。有的盐商为了更多的获利,就雇人在边地屯垦,把收获的粮食就地纳仓换取盐引,是为商屯。商屯的出现与发展()
A.冲击了传统经济政策
B.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C.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
D.推动了新生产关系滋长
7.(重庆联考)明清时期,南方很多地区出现了“一田二主”的现象:一块土地分为田底和田面,田底持有人没有耕作权,只有收租的权利;而田面持有人享有耕作权,并有向田底持有人交租的义务;田底和田面可以自由独立进行买卖、典当、馈赠等,双方互不干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人地矛盾得到缓解
D.小农经济发展受阻
8.(广东潮州二模)下表为学者整理的14—17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时期
每公石平均价格(公分银)
每公分银所能购得之米(公石)
14世纪后半期
17.19
58.17
16世纪前半期
20.19
49.52
16世纪后半期
23.00
43.48
17世纪前半期
32.19
31.07
A.大米产量持续上升
B.农业的多种经营兴盛
C.白银的购买力下降
D.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
9.(山东聊城一模)明朝人王圻曾言:“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领之。许带方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这表明,在明代朝贡贸易中()
A.中外互市依托朝贡而存在
B.民间海商是其贸易主体
C.市舶司是官民贸易的桥梁
D.政府积极招徕各国入贡
10.(山东威海二模)复兴的儒学是明朝的正统学说。但在王守仁看来,这一正统学说似乎已经僵化并误入了歧途,他认为无论真理、知识还是美德都属于人心中的“天理”,无需经过儒家学说的长期训导而获得。这一思想()
A.动摇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B.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
C.否定了伦理道德的标准
D.影响了哲学的发展趋势
11.(广东名校联盟联考)王守仁认为,圣人不是生知,不是先知,亦不是无所不知。圣人虽也有才力大小的不同,但论其为圣,是不分知识和才力的。圣人原与凡人一样,并没有全知全能的天赋。由此推知,王守仁意在强调()
A.圣人应该加强道德修养
B.儒学家应为底层民众服务
C.知识对于成长的必要性
D.发现内心良知的重要价值
12.(辽宁锦州一模)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读通鉴论》中提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的政治伦理原则,他甚至说:“宁丧天下于庙堂,而不忍使无知赤子窥窃弄兵以相吞啮也。”据此可知,王夫之()
A.主张彻底废除君主专制统治
B.突破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百姓命运
C.宣扬了民主自由的启蒙思想
D.抨击程朱理学严重脱离现实的弊病
13.(山东名校联盟检测)黄宗羲认为:“二帝、三王知天下之不可无养也,为之授田以耕之;知天下之不可无衣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56讲 交通与社会变迁.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37讲 走向整体的世界.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十八单元 商业贸易与居住环境 课时规范练50.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十一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课时规范练28.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54讲 商业贸易和人类的经济与生活.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时规范练8.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24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25讲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27讲 中古时期的欧洲 (2).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一轮总复习课后习题 第十六单元 货币、赋税制度与基层治理、社会保障 课时规范练46.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