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44卷
第44卷第1期2016年2月
Vol.44No.1Feb.2016
CoalChemicalIndustry
煤制油气和化工产品CO?的不同减排方式成本分析
徐文佳1,云箭1,成行健2
(1.中国石油集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北京102206;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
摘要煤制油气和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会排放大量高浓度CO?气体,成为制约煤转化技术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CO?捕集、封存与利用被认为是煤制油气和化工产品CO?减排的有效措施。采用排放因子法,分析了煤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等典型项目CO?排放特征,并设定碳捕集后封存至咸水层、碳捕集后用来驱油和征收碳税三种碳减排方式,对比了三种方式下CO?的减排成本。结果表明:吨CO?排放征收碳税大于300元时,煤化工低温甲醇洗单元产生的CO?封存至咸水层技术具有竞争力;吨CO?排放征收碳税大于50元时,选择捕集后驱油会节约成本。
关键词煤化工,CO?排放因子,减排,捕集,运输,封存,成本分析
文章编号:1005-9598(2016)-01-0011-04中图分类号:X784A
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发展煤化工是现在和未来能源供应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煤化工过程中排放的高浓度CO?的处置问题已成为制约煤转化技术发展的瓶颈。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国际能源署(IEA)等机构的研究,在各类减排措施中,二氧化碳捕集及埋存(CCS)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5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试验示范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在煤化工、油气等行业开展针对高纯度CO?排放源进行捕集的示范项目,要引导这些行业在中长期规划中充分考虑CO?捕集、利用与封存的要求和部署。因此,煤化工企业须在中长期规划中考虑CO?的减排与利用问题,否则一旦实施碳税,会增加大量的额外成本。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天然气和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技术过程中各类CO?的排放因子,并对设定的碳捕集后封存至咸水层、碳捕集后用来驱油和征收碳税三种情景下的CO?减排成本进行分析。
1煤化工过程CO?排放源及排放因子分析
排放因子根据工艺特性来确定,CO?排放因子是指在典型工况下,生产单位产品或使用单位燃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本研究分析了煤化工过程CO?排放特征,测定了煤化工具体项目中低温甲醇洗单元、锅炉烟气、各工艺尾气等CO?排放源年烟气排放总量和CO?排放浓度,得出排放因子计算公式见式(1):
(1)
式中:(EF)——煤化工行业i产品j生产工艺的CO?排放因子;
P——煤化工行业i产品的年产量,t;
Q.——煤化工行业i产品j生产工艺的尾气年排放量,t;
C:——煤化工行业i产品j生产工艺的CO?排放质量分数,%。
1.1煤直接液化过程中CO?的排放
煤直接液化过程中CO?的排放主要来自锅炉烟气、低温甲醇洗净化装置排放的富CO?物流、催化剂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徐文佳(1984—),女,山东东营,工程师,硕士,2007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现从事油气田环境保护工作,E-mail:xuwenjia@。
—12—煤化工2016年第1期
制备和原料干粉煤制备排放的干燥气、硫磺回收装置排放的尾气、生产装置工艺加热炉排放的烟气等。
对于一个典型的煤直接液化项目来说,煤制氢低温甲醇洗单元尾气排放量大,占排放总量比例48%,同时CO?体积分数高达87.6%,目前CO?经过减压闪蒸,N?汽提后直接放空,并无利用。根据公式(1),通过物料平衡和碳平衡推算得出,煤直接液化中煤制氢低温甲醇洗单元CO?排放因子为2.4,即每生产1t油品,煤制氢低温甲醇洗单元CO?排放量为2.4t。
1.2煤间接液化过程中CO?的排放
煤间接液化过程中的CO?主要来自气化和合成两步。CO?的排放主要来自于锅炉烟气、低温甲醇洗净化装置排放的富CO?物流、硫磺回收装置排放的尾气、生产装置工艺加热炉排放的烟气等。
根据公式(1),通过物料平衡、碳平衡推算,一个典型的煤间接液化项目CO?的排放因子为6.86,即每生产1t油品,排放的C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