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pdfVIP

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苏洵的《六国论》为例,叙说刘红丽老师对“从课本出发的语

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学习文言文,我们通常只执著于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它另外的价

值所在。古语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一篇古文也恰似一

面铜镜,透过它所映照出的史实去咀嚼它所蕴涵的道理,往往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而这也

恰恰是由课本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得以开展的意义所在。

其刘红丽老师《六国论》教学程序如下:

选定课题提供资料分配任务

收集并

形成文字课堂交流成果展示

整理材料

引发思考

1、选定课题。学习《六国论》时,学生对课文所提“六国破灭”的原因提出了质疑。

课堂讨论十分激烈,但由于缺乏资料,提出的看法难以自圆其说。

2、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回忆并罗列以前所学课文中一些名家对于这一问题的观点。如:

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等。印发一些选自《中国古代史》等史书

的材料。

3、分配任务。以原小组为单位,或按相似观点自由组合。先确定好各组的组长,由组

长按组内的实际情况分配任务。比如,负责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形成文字等。

4、收集并整理材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适当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电脑上

网、咨询历史老师等途径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影视片等材料。

5、形成文字。确立观点之后,学生应以大量翔实的史实为论据形成文字,写一篇小论

文。

6、课堂交流。在课堂上,各小组展示并互相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之后,借鉴、吸收

其它小组的建议和意见,再查阅资料,并对原稿作最后的修改。

7、教师可以将各小组的小论文装订成册,作年级内交流或挂在班级书报栏作为一项集

体研究成果,这样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研究发现:从课本出发的研究性学习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能够激发起学生主动

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独立研究和思考的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将相关文

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既能促进学生对于所学课文的深入理解,又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

触类旁通。研究最后形成一份《前世不忘,后世之师――〈六国论〉研究性学习案例=,“六

国破灭”的5种观点,现实借鉴意义6条,学生优秀小论文3篇。另外其他研究小组形成了

《走进李商隐的世界》、《屈原,荆楚的浪漫灵魂――〈离骚〉研究性学习案例》、《览苏轼诗

词感东坡其人》、《关于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的研究》等报告。

(三)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汪曾祺的《胡同文化》为例,叙说刘香老师对“从课本

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文字,老师总喜欢精讲、细讲,而忽略文字背后的文化底蕴。在

新教材的课文中,许多课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汪曾祺先生《胡同文化》,就展示中国

民居风貌与民族心理。教师应站在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呼唤个体生命,以自己的思维触觉,

对世界予以深度介入,呼唤从生命主体的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呼唤有呼吸、有韵

味的活生生的语言。基于这种教学里理念,刘香老师在教学中创设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引导

学生自觉地追求课后隐藏的东西。

教学活动程序:

收集整理

课内布置问题分配任务

材料

部分

小组交流形成文字总结发言

课外

自选新课题分配任务现场考察

部分

收集整理课题交流形成报告成果展示

课内部分:针对学生的阅读疑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3****88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