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地质构造的概念。
组成地壳的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地质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形成诸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其他各种面状和线状构造。
构造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地壳或岩石圈的地质构造。
构造尺度的概念及类型。
构造尺度主要指构造规模。中型构造见于一个地段上的断层和褶皱,小型构造见于露头及标本上的构造。
构造观的概念及内容。
构造观是指对全球构造和岩石圈构造的总体结构,形成和演化,铸成构造的构造运动性质和动力来源的基本认识和观点。
①以水平运动为主因的岩石圈构造是高度活动的;
②构造动力主要来自地球深部活动,地球旋转和包括陨石撞击的天文活动也有一定作用;
③岩石圈结构是层圈式的、不均一的,各分层界面常常是活动的,具有一定的控制性;
④挤压作用、伸展作用和剪切作用分别或共同铸造了地球-岩石圈的各级各类构造;
⑤构造形成过程和定型一般表现为缓慢渐进发育-急变而定型。但这不是唯一方式。
面状构造产状的概念及具体含义,作图说明。
面状构造的产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视倾角总是小于等于真倾角。
真倾角与假倾角的区别,作图说明。
视倾角总是小于等于真倾角。
走向、倾向、倾角三个要素的取值范围分别是多少?
0-360°0-360°0-90°
产状要素的图示法和数字法。
图示法:数字法:
层理的概念。
是沉积岩中最普通的原生构造,包括层面和由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颜色等特征,在剖面上突变或渐变而表现出来的成层性。(面向只成层岩层顶面法线所指的方向是成层岩系由老到新的方向)沉积岩层面向的沉积学标志有哪些?
沉积岩层面向的沉积学标志有哪些?
交错层理,递变层理,波痕,泥裂,雨痕,化石产出状态等生物标志底面印膜。
地质图的概念及组成要素。
地质图是用符号、色谱或花纹将地壳某部分地质组成、地质现象,按比例概括投影到平面上的图件。组成要素:图名、比例尺、图例、编图单位、编图日期。
12、露头线、地质界线的概念。
露头线:任一地质界面与天然地面的交线,其形状取决于地质界面的产状和地形两个基本要素
地质界线:地质图上露头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
13、露头宽度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岩层顶面和底面正投影间的水平距离,取决于岩层厚度、地形、和岩层产状。
14、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及水平岩层出露宽度的算法,请作图说明。
(1)一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的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重合或平行。(2)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3)水平岩层的厚度是顶底面的高程差。(4)水平岩层的出露宽度为顶底面露头线的水平距离取决于岩层的厚度和地面坡度(5)地形坡度为零时,出露宽度为零。
15、V字形法则的内容。
①岩层倾向和地面坡向相反时,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和等高线突出,方向一致,但地质界线形态更为宽阔。②岩层倾角大于地面坡角。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和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反。③岩层倾角小于地面坡角,地质界线v字形尖端和等高线突出方向相同,但地质界线的形态更为狭窄。
16、说明为什么V字形法则值适用于大中比例尺地质图。
因为在小比例尺上表现不明显。
17、直立岩层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当岩层直立时,岩层出露接线是沿岩层走向所切的一条上下起伏的地形轮廓线。这条空间曲线的投影是一条直线,不受地形的影响,沿岩层走向呈直线延伸。岩层顶底面出露界线间的距离即岩层厚度。
18、平行不整合的概念和形成过程,请作图说明。
平行不整合又称假整合主要表现是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的产状彼此平行一致,但因时代间断而地层缺失。(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主要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褶皱形成和变形程度不同,且上覆地层和下伏构造处于不同的时代。(下降、沉积→水平挤压,褶皱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
19、角度不整合的概念和形成过程,请作图说明。
角度不整合角度不整合主要表现为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间不仅有地层缺失而且产状不同褶皱形成和变形程度不同,且上覆地层和下伏构造处于不同的时代。(下降、沉积→水平挤压,褶皱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下降,再沉积)
20、如何确定不整合的形成年代?
不整合时代的确定不整合形成的时代通常相当于不整合面上、下两套地层之间所缺失的那部分地层的时代,或下伏地层中最新地层以后与上覆地层中最老地层以前之间的时期。角度不整合的时代是构造运动强烈活动的时期。当缺失地层较少时,确定不整合形成的时代
较为准确;若上、下两套地层时代间隔很大,不整合形成的时代就不易准确判定,这期间也可能发生过多次运动。
21、透入性构造和非透入性构造的概念。
透入性构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