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pdfVIP

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下4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村料一

《老子》中贯串始终的是“道”的思想。他要求人们用“道”指导自己的日常

行为。首先是老子的辩证法。老子认为,“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于守着雌柔

的地位,这样就像甘愿做天下的溪涧一样,永恒的德性就能够得以延续保存,

回复到婴儿般单纯的状态”“知道什么是荣耀,却能够安守卑贱的地位,(不强

求以违反天性)这样就回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老子是不赞同“急躁”

“炫耀”这些强求的行为的,认为它们违反天道。他说“踮起脚想要站得高,

反而站立不住;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

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同样地,他认为做事不可太圆满,就像月圆则亏、

水满则溢、盛极则表。老子认为不争不抢、幅光养晦不仅不会处于弱势,反而

能立于不败之地。人应该不自夸、不自以为是,这样才能长久,才能明辨是非。

老子提出“收敛”的思想,希望我们做事要把握一种尺度,凡事都有一个度,

违反或者超过限度,就一定会受到“道”的惩罚。

《老子》中另一个重要的修身思想是“无欲无私”。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无欲

无私”不同的是,老子从顺应自然天道的角度提出了这一主张。顺应自然,没

有过多的偏执和欲望才能过得快乐。老子在这方面的观点对于我们现在这个世

界有着深刻的启示。他主张不可过分地沉漫子各种物质的声色的享乐之中,过

多的欲望反而让人受害。人有时要懂得满足,懂得乐于现状,品味和珍视平凡

生活中的乐趣。就像老子所说,知道什么时候该满足了的人,水远是满足的,

这样就能拥抱在平凡的生活中所有的真正的快乐。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难以

得到的东西,甚至越得不到的就越觉得珍贵。但是这样往往忽视了我们一直拥

有但实际弥足珍贵的东西。老子告诚我们,做一个“无欲”的人能够拥有更多

的快乐。圣人不存占有之心,而是尽力照顾别人,给予别人,他自己反而更为

充足,更为丰富。过分的欲望往往得不偿失。在儒家极力主张追求仕途经济、

齐家治国的时候,道家代表人物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无疑和他们作了调和。我

们不能说哪个更积极哪个更消极,它们都有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不可太狂热

偏执,也不可太消极处世。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天地境界。而《老子》就以“天

道”来指导人们遵循“人道”。《老子》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智慧,即使在今

天仍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在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学习老子,不是为了

把书中的信条作为行事的准则,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感染古人些微智慧

的光芒。重读《老子》,能让我们更好地反省自我,取得属于自己的收获。

(摘编自王培星《浅谈老子中的修身智慧》)

材料二

答案第1页,共16页

对和谐状态的追求是中华文化的另一特色,这同样与西方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西方文化注重对立与斗争,而中华文化更注重协调与统一。中华传统文化对和

谐的追求总的来说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既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又追求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前者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命题之中,讲求天与

人之间、天的运行规则与人的行为规范之间、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

契合与沟通;而后者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则是在“中庸”理念的指导下,以“礼”

为规范性要求,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礼记·中庸》)的理想和谐境界为

追求目标。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效法天地之德,提倡人们学习上天健动不已的精神,即便遭

遇困苦挫折,也要不屈不挽;学习大地厚重广阔的胸怀,孜孜于修身立德,这

样才能承载万物。正如《周易》中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戴物。”在理想人格塑造方面,中华传统文化既倡导自强不息,又

注重厚德载物。明清之际的大学问家王夫之指出,“不懈于动”是社会的基本

运行准则和个人的基本行动准则。颜元也说“一身动则一身强,一家动则一家

强,一国动则一国强,天下动则天下强”(《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下),明确指

出刚健进取是成就个人、强大家国的重要方式,反对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惰

怠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刚健进取并不是提倡盲动,也不是提倡行为上走极端,

不偏不倚、中正之道仍然是刚健行为的基本原则。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般,

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君子以仁道精神在个人生命与社会有机体中的现实呈现为己任,持之以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5****50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