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二、申请人对研究项目简要说明
(一)立论依据(研究背景及意义、本研究调查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内(外)研究现
状)
1.研究背景
从1999年开始,伴随全国高校招生,研究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再加上民办高校的快
速发展,每年高校毕业生数量呈跃进式的增长态势年,各年需要就
业的毕业生分别为338万,413万,495万,年均增长率超过20%以上。2009年,高
校毕业生总规模再次突破历史新高,达到611万人,加之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
响,更使大学毕业生就业雪上加霜。与此相反,全社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吸纳力却严
重不足,高校毕业生待业率大致在15%左右,远高于社会平均就业率。可以预见,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高校毕业生队伍将继续扩大,就业总量矛盾也将愈益加剧,
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量将更深一层次的加大。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
矛盾也日益突出。单从城乡就业分别看,就业基本呈现大、中、小城市次第递减分
布趋势,“倾城远乡”情节明显。90%的高校毕业生集中在县以上城市,选择县以下
乡镇与农村就业的比例过低,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选择来看,毕业生大都对企、
政府机关、国企这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扎堆”现象突出。
国家为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2006年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
面向基层就业意见》,对到西部县以下基层单位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高校毕业
生,实行来去自由的政策,户口可留在原籍或根据本人意愿迁往西部地区和艰苦地
区。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做好大学生支援服务西部,服务基层工作的
重要指示精神,中央组织部等八大部门2006年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
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提出从2006年连续五年,每
年招募2万名高校毕业生,主要安排到乡镇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对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给出四项优惠倾斜政策。近10年来,四川省选派的
8600多名“大学生村官”,流失率达70%。而与高流失率相对立的,却是去基层就
业的低选择率,大学毕业生普遍意愿不高。中国人民大学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
过57%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去基层就业只是自己在就业压力下的选择,吸引他们的是
优厚的政策,17%的人把农村当做磨练自己的舞台,真正对农村怀有感情,想扎根农
村的不到24%。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大学生把“村官”当成对就业压力的权
宜之计,难以在基层扎根实干。
目前,新疆地区的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在面临着去城市或农
村,在北疆或南疆,去兵团或是地方的多种选择。在47个民族大杂居的社会大环境
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较为突出。维护民族团结是重要前提。新疆大学
的一份相关调查显示,在全省的高校毕业生中,只有20%的学生是出于自愿的去巴
州或克州等一些相对较为落后贫困的地区。省政府提倡并鼓励大学生去基层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作为高层短缺
人才所具备的市场优势不复存在,对人才的高学历追求将逐渐被高素质、高水平的
新要求所取代,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在人力资源开发视角下,研究昌吉州地区高校
大学生去基层就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促进大学生革新就业观念,实施大学
生基层任职的战略性人才规划,将人才的“结构优势”转化为昌吉州区域生产力优
势,从而促进乌昌社会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目前国内外对于大学生就业理论的研究也是不断进展的,选取的角度逐渐增多,但
目前研究对有政策扶持并急需人才支持的欠发达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关注较少。
本文选取了西部落后地区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问题进行研究,丰富和完善了大学生
就业理论和区域人力资源规划理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现实意义
能否解决好大学生在基层就业的观念,不仅关系到能否做好我国的就业工作,更可
能影响到国家人才培养,及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动。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了
解:
①促进大学生革新就业观念,如新型的劳动者就业观念、主动就业观念、个性化就
业观念和“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等,摒弃传统就业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
大学生能够克服怕苦心理,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实践中实现自我价
值。
②就现状而言,基层中高校生就业率较小,即呈现人才凋零,科技创新停滞不前,
许多的先进技术无法得到有效利用,经济无法得到持续发展。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
面向基层就业,优化基层人力资源结构配置,使基层人力资源得到了进一步开发,
从而促进基层经济的发展。
③切实把人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