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使用教材案例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教材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让学
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而其中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资
源,教材不仅为每个孩子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也为老师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在新的课程体系下,
老师应如何使用它,如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
下面我来谈一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
一、挖掘教材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数学,培养学
生的应用意识。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之中,
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捕捉各种“生活现象”,设计各种“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学四年级
下册“小数的认识”时,教师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读写小数,而是在引导学生读出教材上所给的关
于鸟的语言同时让学生通过举例类比来体会句中各种数据所表示的质量和长度。从而在学生头脑中
建立起长度和质量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中事物的联系。
二、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猜测印证、转化思想、类比思想、数形结合思
想……但这些并没有明确地写在教材上。如果说数学知识是写在教材上的一条明线,那么数学思想
就是隐含其中的一条暗线。明线容易理解,暗线不易看明。因此教师只有领悟并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
如我曾在同事的《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一课教学中听到这样一段对话:
“老师这也有2个大小不等的圆,分别滚动一周,哪个走的远?(有效问题)生:(略)
师:那圆滚动一周所走的路径叫什么?生:圆的周长。
师:谁来指一指圆的周长?(生指教师同时出示两个周长拉直的线段)。师:那你们感觉
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呢?生:……
看似很随意的问题实则背后有很强的教学目标的支撑。提问环环相扣,教学方法设计灵活。
更主要的是渗透了猜测印证的数学思维模式。正是教师通过深入地钻研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
学思想,从而使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得以实现,使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高。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
让学生学会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让学生学会自己主动的提出问题,主动的提出问题正是需要学习
的开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自古以来,只有敢问、善问、
善求之人,才会取得学业的进步,获得丰富的知识。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是多问几个为
什么,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强化问题意识。可见,学生能否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和
周围事物,从而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是其数学意识强弱的重要标志。例如:讲9元加5
元为什么等于14元时,有的学生运用了摆小棒的方法,当一名学生上前摆小棒时,他把9根小棒
分成了5根和4根,“有问题要问吗?”有的学生立刻举起了小手问:“为什么把9根小棒分成
5和4呢?”当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后,我立即对提出问题的这名学生进行大力表扬,强化了学生
的问题意识。与此同时又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把9凑成十。孩子们能主动的提出有思考
价值的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极其重要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提问,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与此同时,注重培
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破教学难点。
四、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教材中出现解决问题时,生会出现不同的解决方法,我们应尊重他们的想法,提倡解决问题
策略的多样化。如
让学生提问题时:对于“一共有多少只猴子的问题?”生有不同的解决方法:(1)
点数出猴子的总只数。(2)按树上7只、树下6只,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橘黄
色的猴子5只,灰色的猴子8只)后,算出总只数。这样不仅挖掘了教材的更深一层含义,同时
让学生体验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探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