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讲 文言文阅读 -(原卷版).pdfVIP

第10讲 文言文阅读 -(原卷版).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0讲文言文阅读

1.了解并积累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2.能读懂浅显文言文,基本掌握文言文的常考题型及解题方法。

一、考点梳理

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与用法。

(1)一词多义

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

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如“亡”的本义是“逃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用的就是它的本义。成语“亡羊补

牢,犹未晚也”中的“亡”用的是它的引申义“丢失”。文言文中,“亡”通“无”,读作wú,解释为“没

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

掌握一词多义,一靠学习课文时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记。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来积累相关

知识。

(2)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

(3)词义转移。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

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4)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

第1页共21页.

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3)通假字

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我们在理解时,一

定得找出其本字。

如《三峡》中“略无阙处”中的“阙”,通“缺”,空隙、缺口的意思。

(4)词的活用

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如“一

狼洞其中”的“洞”本为名词,表示“洞穴”,这里临时改变了词性,用作动词充当谓语,表示“打洞”。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常见的有:名

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

词,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等。

2.常见文言虚词

学习常用虚词时,要分清各虚词的用法:①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②起组合作用的,如“以”

“为”“于”;③起连接作用的,如“乃”“则”“而”;④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哉”“焉”。

文言词语平时注意积累并掌握常用常考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根据平时积累判断其意思和用法。

另外,在具体解答这类题目时,要看清题干要求,明确是要找出“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还是“词语

意思不同的两项”。在解答的过程中,可以采用:

(1)代入法。即以选项中左句词语的意思代入右句,看是否解释得通,以此来判断异同。

(2)排除法。把自己有把握的选项进行排除,再在剩下的选项中进行分析比较,也可以找到答案。

(3)词性法。根据两个词语在句子(成语)中的词性,判断两个词的意思是否相同。

3.朗读停顿

文言文节奏与停顿划分方法:

(1)主谓之间一般要停顿。如“先帝/不以臣卑部”。

(2)句首发语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后要停顿。

(3)句首的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如“若”“而”等)后要停顿。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今齐地/方千里”。

(6)表转折意思的句于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

第2页共21页.

(7)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封号、号、

文档评论(0)

130****87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