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导学案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

学习目标

1.从唯物史观角度,联系唐朝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社会动荡,理解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2.了解宋代与辽、西夏和金的关系,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宋代民族关系的特点。

3.结合北宋初期的社会危机,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王安石变法的必然性。

4.结合靖康之变与绍兴和议,认识南宋的偏安。

知识导航

加强对地方控制(收权)

(1)政治:文官任知州,节度使成为虚衔;

(2)经济:设置转运司将各州赋税上缴中央;

(3)军事:地方精锐编入禁军,强干弱枝。

分散机构权力,相互制衡(分权)

中央:

①行政:同平章事和参知政事为正副宰相(中书门下或政事堂);

②军事:枢密院和三衙分掌调兵和统兵;(相权一分为三)

③财政:三司掌财政。

地方:设置路和“四监司”,监控地方;州设置通判,制约知州。

抑制武将势力

(1)罢免宿将兵权,文官执掌枢密院;

(2)提倡文治,提高文官和士人地位。(崇文抑武方针)

特点

①强干弱枝,守内虚外;②分化事权,内外相制;③重文轻武,士小夫治国

影响

(1)利: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强化了中央集权。

(2)弊: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形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局面,为北宋埋下积贫积弱祸根。

边防压力与财政危机

边防压力:北宋与辽“澶渊之盟”;北宋与西夏“岁赐”。

财政危机:养兵和养官成为朝廷的沉重负担,财政状况日益恶

王安石变法

(1)背景:冗兵冗官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2)目的:富国强兵。

(3)措施:①青苗法:政府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市易法:政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②保甲法:对农民进行军事训练,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

(4)评价: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小笔收入。强兵的效果不明显。变法执行过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没有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

南宋

1127年,北宋被西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攻灭,宋康王赵构在应天府称皇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南宋对金称臣,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岁贡”。岳飞也被南宋朝廷逮捕杀害。

【知识拓展】

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特点:少个民族政权并存,各民族政权之间既有战争,又有和平。

认识:战争是暂时的,但对于交战双方都是一种灾难,伤害了民族感情,阻碍了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平是长期的,民族之间的交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长期的和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交融的加强,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合作探究】

宋与辽、宋与西夏的民族关系

史料一(按:以下为宋辽澶渊之盟盟约内容):(一)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二)宋每年给辽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

摘自《简明宋史》

史料二元昊称帝后,宋夏战争不断,夏军虽胜,得利不多,宋又实行经济封锁,人民饮无茶,衣帛贵,弄得夏国民怨沸腾……元昊不得已,乃利用宋廷急于求和的心理,通过辽国,压宋议和,经过讨价还价,宋册封夏国主,每年以岁赐的名义,给夏银帛茶二十万五千。

摘自《简明宋史》

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盟约内容的特点,并指出其维系的基础。

(2)比较史料二与史料一,指出宋夏和约与宋辽盟约有何不同,其说明了什么?

提示(1)特点:政治上平等,经济上宋妥协退让。基础:以当时双方力量对比的均势为前提。

(2)不同:政治上夏国妥协接受册封,经济上岁赐的名义不同。说明:当时夏国力量弱于宋,且双方都急于讲和。

习题巩固

1.北宋初期,地方上废节镇而置路,使节度使虚置而代之以监司和帅司(同为地方高层行政长官),由此开启了地方府、州、军、监行政组织同时受多个上级机构及多个上级首长指挥、控制和监督的时代。这反映出北宋()

A.地方管理素乱导致积贫积弱

B.中央在和地方斗争中处于弱势

C崇文抑武的政治局面形成

D.中央集权的发展程度大大加强

2.在宋代,为分割相权,由枢密院专掌军政,但又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下列

最能体现这一构想的是()

A.崇文抑武,强干弱枝

B.不收为兵,则恐为盗

C.削夺其权,收起精兵

D.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3,宋太祖明令后世子孙不得诛杀文人,当时的宰相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这种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宋朝统治者得位不正

B.唐中期至五代政局的启示

C.安史之乱的经验教训

D.辽与西夏带来的边疆危机

4.北宋太宗时期,有宰相九人,但在实际政治运作过程中,有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等五十多人参与这个宰相群体。该举措()

A.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特点

B.践行了重文轻武政策

C.意在分割相权加强君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