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峨眉山邛崃山脉支脉、佛教名山
01形成演变地理环境资源状况位置境域山脉关系历史文化目录0305020406
基本信息峨眉山(MountEmei),属邛崃山脉支脉,地处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千米,面积约110平方千米。主要山峰为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其中大峨山最高,海拔3099米。峨眉山主体的地质基础为南北向短背斜,地貌按塑造地貌方式,可分为侵蚀地貌(峨眉山区)和堆积地貌(峨眉扇状冲洪积平原);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和冰川地貌等。峨眉山文化底蕴深厚。佛教、道教、武术、山茶文化在峨眉山蓬勃发展,多位历史名人在此留下诗篇;1996年,峨眉山绝大部分文物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形成演变
形成演变在距今约8.5亿年以前(即早震旦世),峨眉山区是一片汪洋。早震旦世后期,晋宁运动使峨眉山从地槽区转化为地台区,形成一座低平的山。震旦纪中后期至奥陶纪初期(距今7—5亿年左右),海水向中国西部、南部淹没而来,峨眉山区第二次沦为沧海,峨眉山区地壳缓慢沉降。奥陶纪后期(距今4.5亿年左右),峨眉山区又开始上升出水面。早二叠纪时期(距今约2.7亿年),中国南方发生了地质史上最广泛的海浸,峨眉山区第三次沦为海底。延至晚二叠纪初期,峨眉山区又一次露出海面,成为攀西古裂谷带的一部分。二叠纪后期,海水又再度浸漫,并且过渡到地质史的中生代三叠纪初期,峨眉山区第四次变为沧海。白垩纪后期,受四川运动的影响,峨眉山主体已开始崛起。始新世末期(距今约3000万年左右),在喜马拉雅运动作用下峨眉山山体沿着峨眉山大断层的断裂面迅速地抬升,形成峨眉山背斜,即峨眉山主体。喜马拉雅运动后期(距今约300万年左右),峨眉山主体沿断层强烈抬升,形成如今之峨眉山。
位置境域
位置境域峨眉山地处中国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介于北纬29°16′—29°43′,东经103°10′—103°37′之间,为邛崃山南段余脉,自峨眉平原拔地而起,山体南北延伸,绵延23千米,面积约110平方千米。?峨眉山
地理环境
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12345地理环境
地质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个系的地层中,除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外,其余10个系均有出露。总厚度达7490.32米。其中震旦系上统——三叠系中统主要为海相沉积;三叠系上统为海陆过渡相;侏罗系一下第三系为河湖相;上第三系——第四系为冲积层、洪积层及冰川沉积。峨眉山地跨上扬子台褶带的峨眉山断拱和四川台拗的川西台陷,是一座断块山,其构造较复杂。地质构造主要有有褶皱、断层两大类。褶皱峨眉山背斜位于张沟——洪椿坪一带,轴向南北,长约7千米。其核部宽缓,出露最老岩层为峨眉山花岗岩。两翼不对称,西翼展布约18千米,为一轴向西倾的斜歪背斜。桂花场向斜(又名万年寺向斜)位于纯阳殿——桂花场一带,轴向北西,长约30千米,整体向北西倾伏呈箕状。南东段核部狭窄;北西段由红岩脚至黄湾,核部宽缓。两翼地层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牛背山背斜(又名挖断山背斜)位于龙门洞——雷岩一带,轴向北西,长约12千米。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两翼分别出露峨眉山玄武岩组——侏罗系。靠近背斜核部倾角变陡,并逐步发生倒转。
地貌峨眉山地貌按塑造地貌方式,可分为侵蚀地貌(峨眉山区)和堆积地貌(峨眉扇状冲洪积平原);按成因可分为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岩溶地貌和冰川地貌等。峨眉山主体的地质基础为南北向短背斜,四周为断裂所围限,系“褶皱断块山”。东南面有峨眉逆冲大断层,与峨眉山背斜斜交切割,断距甚大。金顶三峰,就是沿峨眉山大断裂大幅度抬升,并经过长期的重力崩塌,强烈的流水切割,侵蚀残留下来的峨眉山背斜西翼的一个单面山,东陡西缓。单面山的顶部是抗蚀力强的晚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其上面的数千米厚的岩层已被侵蚀剥掉。在侵蚀、崩塌作用下,形成了单面山东面的逆向坡,是一个相对高近800米,约20千米长的巨大悬崖——摄身崖绝壁。峨眉山背斜的内部又有众多断裂,纵横切割,形成抬升幅度不一的诸断块,其中以洪椿坪断块抬升幅度最大,造成峨眉山嵯峨的山形和诸多的断崖绝壁。峨眉山地貌峨眉山位于中国多雨区,流水侵蚀作用十分活跃,切割深度可达1000米,相对高差达2649米,山高、谷深、沟长,谷源几近分水岭,山下为峨眉扇状冲洪积平原,故属深切中山区。在峨眉山区,特别是二峨山和四峨山区,碳酸盐岩层广布,累计厚度达2000余米,且被纵横交错的断裂穿插、切割。
气候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整个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同时气候要素的分配呈现出显著差别。?峨眉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7.2℃;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