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
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测评(福建)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美学始终是学术热点、文化热点和生活热点,王国维对近代中国美学的重要贡献在于,他将源于西方的关学术语融入中国关学话语建构中,确立了跨文化美学新范式。
②作为在特殊文化语境中诞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文艺美学具有见证历史的特殊意义,不仅体现在当代中国学者努力追踪世界关学发展方向、传承中国思想资源的特定情怀,也体现在推动实现美学中国化的现代理论建构意图中。社会转型、文化转型、人的生活转型和文艺转型,拓展甚至改变了文艺关学研究的对象、内容、方法和形态。问题存在之处,即是文艺关学的可能性发生之处。对于文艺关学来说,重要的不是学科建构的定位问题,它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摆脱美学、文学理论和艺术理论的发展逻辑。
③现代中国“政治美学”思想遗产的形成,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也体现出自现代以来,在观念生产和理论创构方面,中国关学价值选择的重心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关学”,是其思想语系中最能体现“人的解放”理想和“人类命运总体研究”意图的科学理论,它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政治美学”思想的生成;中国传统美学中的礼乐文明、诗学政治及家国同构等精神资源,是现代中国“政治关学”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源头;而现代启变革诉求与本土思想产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左翼”及“,表征中国社会和文艺内在延安文艺等,则为现代中国“政治英学”思想的不断完善和成熟提供了现实土壤。现代中国“政治关学”思想遗产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造,不仅体现了革命文艺的基本性质和中国文论本土话语的丰富内涵与精神特质,也开启了新时代中国特色文艺理论研究的问题意识、话语转换和理论重构,
(摘编自陆航《探索当代中国美学创新之路》)
【高三语文第1页(共8页)】FJ
材料二:
从哲学角度看,审美感受不但是人类精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方式,它区别于感官方式、理性方式和信仰方式,通过有限把握无限,具有鲜明的精神品性和不可或缺的生命价值。艺术是人类审美感受性的制作、呈现和传达。它源于人的情神系统,既保留了人类原始的审美本性,又在新的意象刺激下不断生成新的感受系统。这种感受性不仅仅停留在初级的、直接的、现实的感官层面,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超越性的精神境界。艺术的术质就是这种超越性的感受性。人通过艺术从日常经验中解放出来,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审美感受性的方式实现人类生命的精神超越,让人从现实的条件、存在、庯常、物化、机械等限制中解放出来、飞升出来,奔向自由自然的理想人格和理想境界,体悟自然的生存秩序,开显出宇宙的生命法则,浮现出人性的本质本真。
与日常感知相比,审美感受同样依赖于感官活动,但它绝不停留于感官表层,而是深入人类精神深处和世界存在的远方,凭借生动的感官和具体的形象去体悟、感受世界的深远、广大、神秘和美妙。与科学认知相比,它同样是人类生命土壤上开出的美丽的精神花朵,但它以非理性、非逻辑、非抽象、非计算的方式把握世界,具有感受性、直观性、超越性、非对象性。与精神信仰相比,它同样是指向超越、永恒和无限的精神方式,同样具有一定的神秘性、神圣性和神奇性,但它不能离开生动的感官和鲜活的形象,不能撇开人类生命活动的有限性视域。感官和形象是人类审美感受抵达世界本体的桥梁和纽带。审美感受处于人类精神这样一个浑融、叠加、交互的复杂结构之中,既不能将自身淹没或化约于其他组成部分之中,也不能取代日常感知、科学认知和精神信仰。只有与它们平衡发展、和谐共处、和而不同,才是人类审美感受体系健康发展之路。
从历史看,不同民族、不同的文明形态基于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对人类精神成长有着不同的作用和贡献。大体上说,自雅斯贝斯所说的轴心时代开始,源于古希腊的西方文明侧重发育了人类精神结构中的科学认知体系,印度文明则侧重发育了精神信仰体系,而中华文明则深入开掘和发育了人类的审美感受体系。当然,这其中有很多的交叉点。中国是举世公认的文学的海洋、艺术的王国、诗歌的天堂,其日常感知、科学认知、精神信仰也深深地受到了审美感受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测评(福建)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测评(福建)化学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测评(福建)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2024-2025学年高三12月测评(福建)政治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江西省2024年“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三联考 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江西省2024年“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三联考 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江西省2024年“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三联考 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 重庆2025届高三12月好教育金太阳 联盟数学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 福建百校2025届高三12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福建百校2025届高三12月联考政治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