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VIP

高中语文_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设计

整堂课预设:

用“‘与点’之因”这个问题串联起整堂课,教师不设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的顺序,

课堂上老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生成的情况,顺势引导,将本节课的几个主要问题灵活穿插其中,

引导学生分析探究。

此教学设计从【研读探究“与点”之因】起,是按照本次课堂教学学生问题生成的顺

序而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四个弟子的志向和性格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情景模拟、自主学习、讨论探究等方式,探究“与点”原因,体会孔子“礼乐治国”

的政治理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品读经典的过程中,见贤思齐,认识、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

2、联系实际,在品读中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难点】:探究“与点”原因,体会孔子“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教学方法】

诵读法、引导法、探究学习法、情景模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导语】

宋代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代米芾说: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之后,更无孔子……

老师想说:彼巍巍乎大哉之孔子,不在廊庙,不在逝波,而在薪继火传,代代不息中。

万世师表,斯文在兹!

这节课,让我们以敬畏之心走近《论语》,走进孔子,姑且想象我们就是孔子的学生,正在

他的课堂上,让我们做一个虔诚的弟子,去沐浴先哲之圣明,体味经典之魅力。

【初读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几个问题:

1、参与课堂学习的学生是哪几位?(如果按回答问题的顺序答:子路、冉有、曾皙、公西

华)

2、同学们你有没有发现孔子对弟子的称呼与题目中的名字不同?这是为什么?

3、孔子这位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什么题?(志向)(明确:古人有姓、名、字以及号。长

辈对晚辈说话,往往称名。)

【研读探究“与点”之因】(本课重点)

这堂课是以怎样的方式展开的?(对话)

以对话方式交流探讨,孔子整堂课就抛出了一个问题,弟子们畅所欲言,这节课,我们

也效仿这种对话方式进行课堂交流。老师也问同学们一个问题:

为什么孔子最后“与点”?

以下内容是根据本次课堂教学学生的问题生成的顺序而写。

学生自读后,认为是曽皙与其他人的志向不同,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解读志向,并分析他们

的不同之处。

一、明确几个弟子的志向,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子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

战并懂得义理。)

冉有(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公西华(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

曾皙(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洗

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二、曽皙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之处。

预设:

1、齐读曽皙答志部分。

2、若学生找不到答题思路,老师则配图、配乐解读曽皙所描绘的场景。

师:冰河融化,草长莺飞,春暖花开,身着美丽轻薄的春衫,约几个知心好友,带几个烂漫

孩童,在清澈的小河沐浴戏水,在高高的台上享受习习春风,带着清爽,在夕阳暖暖中,踏

歌而归。

3、如果学生分析不出曽皙答志与其他人的不同,老师可再用伊拉克战乱图(土地荒芜、人

民流离失所)与曽皙所描绘场景做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4、明确:前三个弟子的志向是兴国安邦的大理想,他们直接表述出来,曽皙描绘的场景,

是他的志向实现后的愿景,用委婉的方式表达。

5、再咏读一遍曽皙的答志。

学生解读曽皙的志向后,老师再引导回到原来的问题:孔子为何“与点”?

三、孔子为何“与点”?

【资料补充1】: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积极入仕,共创盛世太平。但当时的各国君

主征战杀伐,一直没有重用孔子,孔子开始了长达14年的周游列国,在周游列国的过程中

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宋国的一棵大树下讲学,宋国国君命人将大树砍倒,到卫国,卫国国君

命人把孔子车子压过的车辙印填平,以示不欢迎。孔子一生穷困潦倒。

1、学生根据资料分组探讨“与点”之因

明确:孔子政治主张是明确:孔子政治主张是仁政仁政,主张礼治。曾皙描绘的就是是礼治的结果.图中的景象是在

社会安定、经济稳定、天下太平的情况下才会有,是太平盛世的图景。曾皙所表达的正是孔

子、也是每个弟子所期望的境界,是孔子政治理想的体现,加上孔子政治理想没有实现,而

曽皙描绘的不。仅是他的理想社会的愿景,也是孔子的。所以与点。

2、根据学生情况

文档评论(0)

158****83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