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南”_原创精品文档.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的字源分析及其在《诗经》中的重要性

在西周时期,属于雅乐文化旁支的是南方音乐文化。我们称之为“南”。这是指

江、淮、汝及汉水流域的诸侯国领地。从考古发现可知,淮汉等地区出土的青铜器

无论在纹饰设计或技术上均与其他地区大为不同。考古学家因而早在1930年代便确

定了淮汉地区独特性。

《韩诗外传》认为“二南”的位置介乎南阳及南郡之间(即今河南省西南部及

湖北省西北部)。通过对“二南”内外的重新考察,我认为“南”诗从西周初期至春

秋初期,均收集自周朝“汉阳诸姬”所控制的南方地区以及其他诸侯国。二南诗的

内容及语言特点亦反映出他们是源自南方的一重雅文化。

“南”字之源

一、南:一种容器或一种乐器

二、欲解决“南”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问题,我认为当从字源学上入手。根据

其在甲金文中的字形,章炳麟(1868-1936)、郭沫若(1892-1978)都认为“南”

字本是一种乐器的民称。郭沫若更在其1931年版《甲骨文字研究》一书中

详述了他确定“南”为乐器的几个理由。第一,《国语》中记载,周景王欲

铸“无射”之钟,单穆公谏曰不可。景王未从单穆公之谏,而径铸“大林”。

在这里所谓的“大林”显系指景王欲铸之“无射”,两词同义互训。郭沫若

进而指出“大林”者,“大钟”也。“林”与“钟”亦同义。又“林”与“南”

于上古音通,音属侵部,故“南”即“林”,即钟也。其二,除《国语》中

之证据以外,郭又提出旁证。他指出在甲骨文中,字十分常见,郭以为此

即“南”之初形。从字形上看,此字想一人以手持槌作敲击貌,其以一如“鼓”

字,足证其左旁“南”为一击打乐器。

《诗经》中的“南”

《诗大序》将《诗经》的诗歌分为四部分,即“风”、“小雅”、“大雅”、及“颂”,

是为“四始”。自汉代起,学者便逐渐接受这种分类。“四始”之说该是源于毛亨的

释义,而早在毛氏之前,《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前544)记吴季札适鲁观乐事,所

见诗之次序与《毛诗》名目次序略同。所异者为季札所观之《风》、《秦风》在今本

毛诗《魏风》、《唐风》前。不过,季札却没有提及“四始”之名。《左传》襄公二

十九年云:“(季札)请观于周乐。使乐工为之诗《周南》、《召南》,曰:‘美哉!始

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则“周南”、“召南”之名具在,与邺鄘卫等相

并举,则二南与其后之十三国(或地)之风,春秋时即与今本毛诗略同,固无可疑

也。

唯“南”之义,先儒各有所说,自汉至今,迄未能一。《诗大序》谓文王之化自

北而南也。汉儒后郑(郑玄)与焦赣(延寿)皆因“正始之道,王化之基”,而以王

者之道,始于家,终于天下解之。唐成伯璵袭旧说,以为“诸侯之诗,谓之国风,

校其优劣,以为次序。周召二南之风,圣人之诗,以为正经,故处众国之首”。自汉

以下,信古者皆持是说。而宋儒疑古,自郑樵(1104-1162)、王质(1135-1189)和

程大昌(1123-1195)始以音乐体式之不同,释“南”与“风”义之别,宋代学者将

传统的“风”中的十五国风,分成“南”和“风”两部分。其中“南”的部分由“周

南”和“召南”组成,其余十三个则归于“风”名下。因此,《诗经》又重新被分类

为:“南”、“风”、“雅”、“颂”。“南”作为《诗经》中的一部分,实是源于一种古乐

器之名,而这些乐器则与不同的乐式及其所流行的区域有关。

借助现代考古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又经重新征诸载籍,我认为,“风”、“雅”、

“颂”、“南”之称,本为乐器与地域名。具体而言,“雅”、“颂”、“南”本是具有地

方色彩的不同乐种,而“风”则本为普通乐器总称。在《说南:再论诗经的分类》

一文中,笔者在近代考古及古文字学家郭沫若(1892-1978)和唐兰(1900-1979)

等先生的研究基础上,就“南”字提出一个字源学说上的假说,认为“南”本意应

含“初生之竹”之义,像早期一种竹木制筒形器物,并由此进一步阐释它在刻画文

字资料以及文献资料中,中心义与边际义之关系,指出其后用来指称南方的钟镈类

乐器,进而代表南方某种特定的音乐体式。

“南”、“风”、“雅”、“颂”之名,由宋代《诗经》学者郑樵、王质和程大昌等

始发现是按其乐类而分。

数十年来,考古学、古文学、古史等方面学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得益于

现代诸多音乐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李纯一、高志喜、方建军、罗泰、朱文

玮和

文档评论(0)

150****3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