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人体常见疾病症状之——发烧
人体常见疾病症状之——发烧
【【发烧概念】】
又称发热。既体温高于正常值。正常人体温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有
所波动,如口温波动在36.0~37℃之间,以凌晨0~4时最低,下午
5~7时最高,差异在正负1℃左右。口腔温度在37.3℃以上,直肠内
温度在37.6℃以上,腋窝温度在37.2以上即称为发热。
发烧热度通常分为低热、中等度热、高热、超高热四级:低热:
37.3~38℃(腋温);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热度的高低反应了机体防御的应急能力,临床上
并不能以热度反应来衡量疾病的轻重。
妇女月经前期、妊娠期精神紧张以及剧烈运动都会出现一些体温
升高现象,受情绪影响体温可升高2℃,长跑后体温可达40~41℃这
些均属正常生理现象。
发烧是体内抵抗感染的机制之一,能支持免疫系统战胜感染剂,
并使温度敏感型病毒和细菌不能在人体内顺利进行复制。一定限度内
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此时白细胞生成增多,肝
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人体战胜疾病,但发
热过高或过久,会使人体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以及代谢发生严重障
碍。
发烧的时候,人体所有功能在生理应激反应增强期间都被调动起
来了。在交感神经系统已经被激活的时候,这种生理应激反应增强期
间的消化刺激会过度刺激副交感神经系统;发烧期间,人体可能会错
误地把从肠道中吸收的物质当成变态反应原;最终,过度发烧偶尔会
引发痉挛、虚脱和神志失常,所有这一切都可能因为进食而进一步恶
化。
有时候,发烧可能会严重到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发烧超过40度,
就能威胁重要蛋白质的完整性和功能。细胞应激、梗塞(心脏病发
作)、组织坏死、痉挛和神志失常等都是潜在的不良后果。
发烧甚至可能有它的用途:缩短疾病时间、增强抗生素的效果、
使感染较不具传染性。这些能力应可以抵消发烧时所经历的不舒服。
【【发烧机理】】
调节产热散热的中枢称体温调节中枢,位于大脑底部的下丘脑体
温调节中枢相当于人体恒温器。正常时体温值稳定在37℃水平上(调
定点),若实际体温高于或低于此值,中枢会加强散热或产热活动来
保持体温正常,正常发热的根本原因在于致热原以某种方式使调定点
上移,如调定点由37℃升高时体内出现产热为散热反应(如出汗)。
因皮肤血管收缩使皮温下降,刺激了冷感受器向丘脑下部发出传
人冲动,也参与寒战的发生。因此调节的结果是产热大于散热,以致
体温升高,上升到与体温调定点相适应的新水平。这是感染性发热时
体温升高基本机理
也可以理解为,它由称为热原的流动性生化物质激发,热原从免
疫系统识别的潜在病灶开始,通过血液流动。人体组织会制造一些热
原(发热激活物),许多病原体也会产生一些热原。下丘脑一旦发现
热原,便会告诉身体加强代谢,产生更多的热量;并减少周围的血液
流动,保持这个热度,从而导致发烧。
【【发烧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由于各种原因
导致产热增加或散热减少,则出现发热。
一、致热源性发热
1、外源性致热源:
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及支原体等;
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
③抗原抗体复合物;
④某些类固醇物质,特别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代谢产物原胆烷醇
酮;
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
外源性致热源多为大分子物质,特别是细菌内毒素分子量非常大,
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
节中枢,而是通过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单
核一吞噬细胞系统,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
性致热源,而引起发热。
2、内源性致热源:
又称白细胞致热源,如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通过
血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定点,使调定点(温
阈)上升,体温调节中枢必须对体温加以重新调节发出冲动,并通过垂
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神经使骨骼肌阵缩(临床表现为寒
战),使产热增多;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及竖毛肌收缩,
停止排汗,散热减少。这一综合调节作用使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
引起发热。
3、非致热源性发热
(1)体温调节中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二级建造师继续教育题库及答案(500题).pdf VIP
- ACD奥的斯内部资料GECB及GDCB服务器使用.pdf
- 2024辽二建继续教育复习题库.pdf VIP
- 2023年海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系统结构》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docx VIP
- 柯林斯词典词频分级词汇(5星级).pdf
- 20240327-华福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低空经济深度报告系列(1):eVTOL,下一个出行风口.pdf
- 小学英语新人教精通版三年级上册Unit 6 Food教案(2024秋).pptx.doc
- 风机基础锚栓笼组件安装技术指导(1)(1).pdf
- 《Unit 6 Food》教学设计人教精通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docx VIP
-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优秀教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