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江淮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联考
语文试题2023.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错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点本试卷
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村料一:
茂林修竹、曲水流畅、阡陌稻田、古树老宅……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装着一个“田
园梦”。因此,在很多
人奔赴城市寻求机遇的当下,也有不少人“逆流而动”,重回乡村,希望过上“暧暧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
园生活。
随着脱贫攻坚的如期实现以及乡村振兴的全面展开,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在物质
生活上,农村开始向城市看齐。如今的城乡差距,很大程度体现在文化艺术建设
上。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让乡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雅起来,
增强乡村审美的味、文化品位,满足乡村群众高品质的生活需要,是摆在我们面
前的现实课题。
审美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题中之义。以美学理念为指导,以艺术设计为
手段,将美学融入乡村空间设计是提升乡村文化水平的重要途径,人的气质模样
各不相同,村庄也是。艺术介入乡村空间设计,一定要尊重不同村庄的历史文化、
自然条件、村民需求,选择最合适的艺术语言,坚持“一村一品、一品一韵”、力求
让每个村庄、每幢建筑都成为一道艺术风景。
艺术乡建的作用,不仅在于给乡村“美容”,还在于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将
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在这方面,非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诞生于农耕文明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是乡村特色文化最
直接的体现。数据显示,我国73%以上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传统乡村、比如版画、
剪纸、泥塑等。由于跟现代生活和现代审美脱节,不少非遗面临传承危机。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艺术家、设计师的到来,为非遗产品带来更具现代美感的造
型型,,赋予赋予其其贴近贴近现代人生现代人生活活需需求求的的功能功能,,让不少让不少非非遗不但遗不但活”了起来,也“火”了
起来。借助非遗资源,很多乡村的内生动力被激发出来,找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
路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全国各地已设立非遗工坊2500余家,
其中1400余家设立在脱贫县。这些非遗工坊,在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增收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
艺术乡建在非遗领域的实践,打通了乡村文化精神体系与乡村文化产业体系的壁
垒,既为乡村非遗传承探索出新的路径,也通过调动乡村群众参与非遗产品的设
计、生产,唤醒了他们内心深处的审美意识。
村民是乡村的主体。艺术乡建的落脚点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最终目的是增强村民
的文化自觉,提升村民的文化自信,打造一支生机勃发的乡土人才生力军,激发
乡村发展的内在活力。在这方面,浙江省宁海县葛家村提供了示范样本。在葛家
付,艺术乡建的行劝者们,对养花、酿酒、劈竹、砌石等被村民忽视的技艺进行
重新设计,并结合村民各自的需求和条件,对他们进行技艺培训。依靠重新设计
的技艺,开过缝衣店的村民袁小仙成为“粉小仙手工艺馆”的布艺艺术家;会挖竹
笋的村民葛国青现在是竹艺艺术家;泥瓦匠葛万成功将自家小院改造成仙绒美术
馆并当上馆长。经过艺术家与村民们的其同努力,往日那些村民眼中一文不值的
在地资源被一一发现,乡土文化体系逐渐得以形塑。村民们不仅收获了个人潜能
创造的红利,而且重新认识了乡村,认识了自已,文化自信得到明显增强。
(摘编自刘琪《艺术乡建:唤醒沉睡的乡村之美》)
村料二:
小山村变成“大画布”,深山里建起艺术院落……艺术“”与“乡建”双向奔赴、无缝衔
接,成为乡村振兴路途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艺术乡建是对文脉的延续,也是对乡土文化的深耕,是地域美学的艺术转化,也
是文艺人民性的内涵呈现。
从本质上说,艺术乡建的过程,是文艺为民的过程,是生活环境美化的过程,也
是乡村居民精神力量凝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种乡村文化节庆活为蓬勃开
展,美术馆、剧场、民间文艺展示馆等乡村艺术场所有序兴建,大量美术、创意
设计等艺术元素应用于乡村规划建设,很多文艺演出队伍为基层群众带去欢声笑
语,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由此得到满足。
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栽体,乡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委组成部分。乡
土文化的创断传承,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守护。艺术乡建从某种意义上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