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唐诗的“起承转合”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品读唐诗的“起承转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点评改写作业,学生能够说出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2、结合《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三首古诗,解读诗歌中起承转合

的妙处。

一、点评改写作业,体会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明确:

在改写的时候,可以感受到两首诗都是首联点题。《野望》先交代了“望”

的时间(薄暮时分)、地点(东皋),以及人物的心情(苦闷、矛盾);《钱塘湖春行》

则先交代“春行”的游踪(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和钱塘湖的整体轮廓

(远眺湖面,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

接着,两首诗都紧承题眼,用颔联与颈联写出所见的景色。《野望》先从远

景开始描绘秋天山野的静态,再转人近景,写人的动态:《钱塘湖春行》先写早

春的动物,再转入植物的描写。

最后,两首诗的尾联都是由外物回归自身,首尾呼应,抒发情感。《野望》

中,诗人虽处田园生活中,周围的一切却显得陌生,他只好向前贤寻找慰藉,高

歌怀念古时候的隐者。《钱塘湖春行》的尾联用“最爱”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

喜悦的心情。而“行不足”更可让我们想象到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于钱塘湖

初春那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总结:

通过《野望》《钱塘湖春行》两首诗我们可初步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

点。首联“起”,以叙事为主,要点题并交代人、事、物,以渲染气氛,奠定基

调;“承”,就是第二联承接第一联的意思,或写景,或叙事,会展开来写,是首

联的延续与延伸;“转”,表示诗意转折、变换,会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

及理,总之要另辟蹊径或变换角度;“合”,就是全诗的收结,以议论、抒情为主,

要点明题旨。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作业,明确律诗的结构特点,引入本节内容。

二、自主学习《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1.自由朗读,并选一首分析该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

结构《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

点题。交代了地点

扣题,写神话传

及事由。关塞迢点题。交代地点与

说。可以想象诗人

起迢,山高路远。此事由。诗人乘舟来

凭栏远眺,陷入无

时诗人形单影只,到遥远的楚地。

限沉思。

内心感到孤寂。

延伸感受。诗人自延伸写景。诗人写

延伸。黄鹤已去,

觉好像“征蓬”,了乘舟过荆门所

徒留白云。写出了

承又似“归雁”,传见到的景象,他是

诗人对世事变化

达出漂泊无定的以移动的视角来

难以预料的感慨。

内心感受。写山峦与江水的。

由个人的小心情

转写登楼所见。从转写静态的景象

转写自然大境界:

转怀古之思回到现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