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pdf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古文。文章对月

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

课型:精读

教学目标:

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

2、理解文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记承天寺夜游》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

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

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在学习本文时,除了对

字词的疏通外,重点是体味文章凝练含蓄的语言,并从中感觉作者的

特殊心境。

教学方法:

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式学习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对月有一种特别的青睐,月极易勾起人的想

象,(足以使人忧伤、惆怅),这是古人对月亮的特殊情结,也是一种心

灵上的宣泄与洗礼。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千年时空,到承天寺与苏轼一起夜游,走进

他的内心世界。

二、新授课程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自己确定字词的读音和句读。

2、听配乐朗诵,确定字词的读音和句读。

3、请大家在音乐声中,轻声朗读课文,做到读通、读懂意思,

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含义,句子翻译可以和同学交流一下,或者举手

问我。

4、齐读课文

(二)再读课文,深入感受

1、一个深秋的夜晚,苏轼为什么会想到夜游?结合文句来谈一谈

你的理解。

生交流

师组织:

当时月色很美,“月色入户”,深秋之夜,万籁俱寂,月光悄悄

地进门来了,整个堂屋因月光而明亮、生动起来。看到如此美的月色,

苏轼有什么反映?(你能体会这“欣然起行”包含的作者的情感吗?

生交流

师组织:

“欣然起行”面对如此之美的月色,作者一天的疲倦一扫而光,

睡意顿消,披衣而起,充分显示了月光带给他的喜悦,苏轼的自得其

乐,辛性而为,随意而行。(衬托月色的美妙)

如此美的月色,若有人能共享,更是一件乐事,但苏轼为何会单

身想到与张怀民一同夜游呢?你能否结合文章来谈谈你的感受。

生交流

师组织:

张怀民与苏轼是一类人,品格清高超逸。

“念无与乐者”出游当然要找志趣相投的人了,这里,苏轼很自

然地将张怀民与自己归为一类,认为怀民“可与乐”推测一下张怀民

是一个怎样的人?

“遂至承天寺”遂至二字表面看来很轻淡,好像不假思索,实际

包含能一同赏月者只有一个人,非张怀民不可,可见张怀民在作者心

中地位。

“寻张怀民”面对如此良夜,张怀民一定不会蒙头大睡吧,他很

可能也在赏月,只是不知他是庭中赏月,还是出门赏月,因此需要寻

他一寻,两人交往很深。

“怀民亦未寝”“亦”一种如我所料的自得感,体现两人心意相

通,因此可见,苏轼认为他与张怀民是一类人,志趣相投的人,因而

选择与怀民一同夜游。

投影张怀民资料:

1083年贬黄州,初寄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薄之类的小官,

但心胸坦然,绝不挂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

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2、两个志趣相投的人夜游时,看到怎样的景致呢?

生交流

师组织: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葆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跟随音乐细

细品味这18个字,想象一下这是怎样一幅画面?

学生赏析、交流(2-3个学生)

(可以轻读,闭上眼睛想象一下)

师:我发现大家在描述时都提到了月光,我们仿佛也沐浴在如水

的月光中,但这18个字里有没有提到月?(没有)那么,苏式是如何把月

色写得如此空明、澄澈、皎洁的呢?

生交流

师组织

(1)比喻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令人有水月

莫辨之感。

(2)以实写虚,以有衬无,创造一个澄沏空灵的透明世界。

文档评论(0)

135****554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