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5一模·奉贤区)
社会上,不少人对附庸风雅嗤之以鼻,却也有很多人在行附庸风雅之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附庸风雅”的认识和思考。
注:“附庸风雅”中的“附庸”原指依附、追随,“风雅”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大雅》《小雅》,后泛指有关诗文方面的事。该成语一般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普罗大众的曲水流觞
工业革命后,诗人柏桦骤然停笔,他扬言:“属于诗人的英雄时代已然作古”。似乎曾经曲水流觞、共游山水的普遍意趣在聒噪的高楼、加速的汽车、爆炸的信息碎片中退出大众生活。而如今节奏快捷的人们貌似已经与高雅的文化意趣形成强烈的割裂感。
客观来说,被时代选择的科技发展和快生活、轻时代的到来,让普罗大众比起山水共鸣的一瞬,更在意虚拟世界的一宵之乐。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选择“另辟蹊径”结交文人,无疑显得尤为高尚,足以装点门面。而主观来说,人们享受给自己立人设的过程,也会从由厚重文化带来的高级感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附庸风雅”本质上是在现代“湖心之镜”的影响下,人们装点彰显自我的一种途径。
但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人们选择“风雅”而非其他文化瑰宝,可见文学、艺术、美学是普罗大众的共同追求。正如约翰·罗斯金所言:“真正触动人心的,往往是没有实用价值的事物:比如触摸不到的倒影,天空的奇妙色彩”,无论是兰亭中文人曲水流觞的闲适逸趣,还是在十九世纪的俄国人们簇拥着陀思妥耶夫斯基——可见,纵使社会图景如何荒凉;或是时代的先进或衰落,那些令人心腔共振的景色,那些扣人心弦的文字仍时时刻刻牵动着所有人,构成普罗大众的集体意识与追求。
但是,“附庸风雅”一词中俨然隐含着某种对立:即文化人与非文化人。无疑,这是给风雅、给文学活动套上了枷锁和门槛。遥想青铜器那凌厉的美,又或是图腾彰显着古人们的浪漫想象,诗文也好、艺术也罢,“风雅”是普罗大众的产物。而“附庸风雅”则是将本应该属于每一个人,流淌在每个人心中的审美意趣和精神追求限制于文化人的一方天地。当进入文化活动时还需要身份学识的考察,又是何其悲哀讽刺!
故而,即使是为了“装点门面”,“附庸风雅”一词本身凝聚着人类某种共同的价值追求,对已有社会价值的认同也是人类的普遍愿望。“附庸风雅”在当今社会也有着它的现代意义。如今,在现代化的笼罩下,多少文化风雅被人抛弃和遗忘?又有多少诗文画作被横空出世的AI、SORA代替?面对这样文化边缘化的现象,比起梭罗的隐世哲学,我更钟情于爱默生的呼唤与呐喊——不妨让“附庸风雅”成为一个开始,在依附与模仿中,在与文人的对话中体悟文化的真正魅力,从而真正重获那些对于美的感知,对于文化的崇敬。
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也无法否认“附庸风雅”有极强的目的性。或许是为了飙升的流量、不断的金钱、虚假的社会认同,而这些都是对于文学、艺术的亵渎。向美学要意义,向文化要功名,可文化是澄澈的,美是无意义的。
所以,步履不停的我们不妨停下脚步,去回顾历史长河中的风雅之趣,去挖掘普罗大众的曲水流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