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全文鉴赏及赏析
CATALOGUE
目录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诗词原文与注释解读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分析
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
诗词风格与流派归属探讨
鉴赏启示与传承价值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01
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意境深远,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苏轼生平及主要成就
《江城子·密州出猎》创作背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时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冬。
当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到密州,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在词中表达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密州位于北宋与辽国的边境地区,苏轼在此亲身感受到了边疆的紧张气氛和将士们的英勇精神,这也为他创作这首词提供了灵感。
在密州时期,苏轼的生活相对艰苦,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他关心民生疾苦,积极推行新政,努力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条件。
同时,他也热爱自然山水,常常在闲暇之余游览名胜古迹,寄情于山水之间。
这些经历不仅丰富了苏轼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也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1
02
03
04
诗词原文与注释解读
02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呈现
原文
原文
擎(qíng)、貂裘(diāoqiú)、骑(jì)、酣(hān)、鬓(bìn)
生僻字
骑(jì,一人一马为一骑)、发(fā,聊发少年狂;fà,鬓微霜)
多音字
逐句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浩浩荡荡的大部队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像孙权一样射杀一头老虎给大家看看。
要点一
要点二
意境描绘
诗人以豪放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出猎时的盛况和豪情壮志。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帽,身披貂皮衣,一副英勇豪迈的气概。随从的骑兵勇士千乘之多,纵马狂奔,犹如狂风席卷山冈。诗人以孙郎自比,表达了自己的英勇无畏和豪情壮志。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出猎的盛况和豪情壮志,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国家的忠诚。
逐句翻译与意境描绘
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分析
03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通过描绘自己出猎的场景,抒发了豪情壮志,展现了英雄气概。
全词充满了阳刚之美,表现了苏轼的胸襟和气度,彰显了他的个性和才华。
通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等词句,苏轼表达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抒发豪情壮志,展现英雄气概
苏轼在词中生动地描绘了出猎的场景,如“千骑卷平冈”、“倾城随太守”等词句,形象地展现了壮观的出猎场面。
他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世界。
通过描绘猎手们的英勇形象和紧张刺激的狩猎过程,苏轼成功地营造了一种热烈而豪迈的氛围。
描绘出猎场景,生动传神
苏轼在词中巧妙地运用了典故和比喻手法,如“亲射虎,看孙郎”等词句,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丰富了词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同时,苏轼还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理念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运用典故和比喻手法增强表现力
人物形象塑造与情感表达
04
英勇豪放的形象
苏轼通过描绘自己出猎的场景,塑造了一个英勇豪放、气概非凡的自我形象。他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头戴锦绣帽,身披貂裘,展现出一种威武勇猛的气势。
自信乐观的态度
词中苏轼以“老夫聊发少年狂”自嘲自解,表现出一种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他虽已年迈,但仍保持着年轻人的豪情壮志,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
生动的同伴描绘
苏轼通过对出猎同伴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出猎场面的壮观和热烈。他描绘了千骑卷平冈的壮阔景象,让读者感受到出猎队伍的庞大和气势。
逼真的猎物刻画
苏轼以形象生动的笔触刻画了猎物的形象,如“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既写出了出猎队伍的气势,又暗示了猎物的丰富和出猎的收获。
对出猎同伴和猎物描绘技巧
苏轼在词中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他渴望能够为国家建功立业,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这种情感贯穿整首词,成为词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苏轼通过对出猎场面的描绘和自我形象的塑造,颂扬了中华民族勇敢、豪放、自信、乐观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在苏轼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也激励着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