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边缘性人格障碍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张海音西安精神分析连续培训项目边缘性人格障碍*Pinel最早1801年的观察;011890年美国人Rosse第一次使用“边缘”这个词来形容介于神经症和精神病之间的一组患者;021907年Kraepelin认为这种情况和体质性的病态人格性低劣有关;031928年Reich强调性格障碍,尤其是有冲动性格的人都是边缘患者;041930年美国很多精神病学家在使用精神分析理论研究治疗边缘精神病的患者;05边缘性人格障碍*1938-1957年,精神分析家Stern研究治疗了很多“边缘”患者,并开始总结边缘人格的症状;1949年,Hoch和Polatin用“假性神经症性精神分裂症”来描述一组患者,后Schmideberg把他们命名为“边缘”者;Deutsch于1942年提出asif人格;1954年Knight结合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和客体关系的理论来描述、分析、治疗边缘患者;边缘性人格障碍*Zetzel于1968年提出so-callgoodhysteric;Winnicott于1965年,Laing于1960年提出falseself。Rey于1994年提出BPD在伊底帕斯和前伊底帕斯的边缘;精神病和神经症的边缘;女性和男性的边缘;P-S位置和D位置的边缘;害怕客体和需求客体的边缘;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边缘;身体与心智的边缘。边缘性人格障碍*在1948年作为诊断实体进入DSM-I中,当时的名称叫做“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1968年的DSM-II中取消。1980年DSM-III中,边缘型人格障碍的诊断取代了循环型人格障碍,并保留至现在的DSM-IV-TR。在ICD-10中,它与“冲动型”一起归入情感不稳定型人格障碍。CCMD-3没有这一诊断名称,但有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兼有ICD-10中冲动型及边缘型人格障碍各4个条目。12345边缘性人格障碍*主要以情绪、人际关系、自我形象的不稳定,且伴随多种冲动行为为特征的一种复杂而又严重的精神障碍。紊乱的自我身份认同*缺乏自我目标和自我价值感,低自尊。“我是谁”、“我是怎么样的人”、“我要到哪里去”。不稳定的、快速变化的心境*愤怒、悲哀、羞耻感、惊慌、恐惧、兴奋感和全能感之间摇摆不定、空虚感和孤独感。显著的分离焦虑*“手拿脐带走进生活,时刻在找地方接上去”,非常害怕孤独和被人抛弃。冲突的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会在两个极端间摆动。一方面非常依赖对方,一方面又总是和亲近的人争吵。一会觉得对方天下第一,一会又把对方说的一钱不值。冲动性*酗酒、大肆挥霍、赌博、偷窃、药物滥用、贪食、淫乱、突发性的暴怒、毁物、斗殴、骂人,冲动性的自毁、自杀行为。应激性的精神病性症状*短暂片段的妄想诊断标准*定义:一种表现为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同时有明显冲动性的行为模式,开始于成年早期,出现在各种情境中,至少有下述5项:
1.疯狂地努力以避免真正或想象中的被抛弃(不包括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伤)。2.一种不稳定且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其特征为在理想化和贬低这两个极端之间变化。3.身份(认同)紊乱:自我形象或自我意识出现明显。的、持续的不稳定(不包括正常的青春期时的不确定性)。诊断标准*至少在两个对自己有潜在损害的方面有冲动性(例如:花钱、性、物质滥用、鲁莽驾驶、暴食)。(不包括第5项中的自杀或自伤行为)。1反复的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自杀威胁,或者是自伤行为。2明显的心境反应引起情感不稳定(如严重的发作性烦躁不安、易激惹,或焦虑,通常持续几个小时且很少超过几天)。3诊断标准*长期的空虚感01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愤怒(如频繁地发脾气,不断地生气,反复地打架)02短暂的、与应激相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性症状。03患病率美国流行病学调查1-2%,也有高达8%的调查。在精神科门诊病人的10%,在住院病人中占20-25%。女性多于男性,约70%为女性,30%为男性。约有9%的患者会自杀死亡,这个比例是一般人群的50倍。Kernberg:*脆弱的自我:不能忍受焦虑,不能控制冲动,缺乏升华途径。次级思考转换到初级思考。象婴儿一样防御。原始防御机制:分裂、投射认同、理想化、否认、全能、贬抑。病态的内在客体关系。16-24个月(复合期)的问题。缺陷-冲突模式心理病因学*来自于早期,尤其是婴儿与照育者分离时期的很多外在环境的不足。如照育者不恰当的惩罚,用婴儿满足自己的愿望而不是成人去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