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考点46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共同进化
①概: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②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①内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形成原因:生物的共同进化。
③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考向一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如图),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
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参考答案】C
【试题解析】A项,兰花花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蛾的口器对兰花花矩仅起到选择作用.B项,新
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与原来的物种形成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项,任何一个
第1页共16页
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生物与无机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都存在着进化上的密切联系,蛾的
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正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项,蛾的口器与花矩进行着相互选择,花矩变
长对蛾的口器具有选择作用,使蛾种群中口器较长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经过多代选择,蛾的
口器会越变越长.因此,蛾的口器不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2.蜜蜂采蜜时,口器伸入鼠尾草的花筒中,头部推动鼠尾草“丁字形雄蕊,花粉落在头部(如下图
所示).鼠尾草雄蕊先成熟,蜜蜂采蜜后飞出时,不会导致同一朵花的雌蕊受粉。等到雄蕊凋谢后
雌蕊成熟,其它蜜蜂再来采蜜时,雌蕊的柱头恰好能接触到蜜蜂头部,巧妙地接受了其它花的花
粉而受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鼠尾草的“丁”字形雄蕊结构有利于虫媒传粉
B.蜜蜂采蜜时与鼠尾草的花之间不存在信息传递
C.花蕊成熟时间不同有利于遗传(基因)多样性
D。鼠尾草与蜜蜂相互适应、共(协)同进化
【答案】B
【解析】据题干可知,鼠尾草的“丁字形雄蕊结构有利于蜜蜂为其传粉,属于虫媒传粉,A正
确;虫媒花靠花的颜色或芳香的气味吸引昆虫,故蜜蜂采蜜时与鼠尾草的花之间存在物理或化学
信息的传递,B错误;花蕊成熟时间不同为不同的性状,有利于遗传多样性,C正确;鼠尾草为
蜜蜂提供了花蜜,而蜜蜂又为鼠尾草进行了传粉,故它们之间相互适应、共(协)同进化,D正确。
考向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第2页共16页
3。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B)和红色(b)两种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基因
型为BB个体占64%,Bb的个体占32%,则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A.60%、40%
B.80%、20%ﻩ
C.64%、36%ﻩ
D.32%、68%
【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在种群中,已知种群中果蝇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
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
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B的基因频率=64%+1/2×32%=80%,b的
基因频率=(1-64%-32%)%+1/2×32%=20%。故选B。
解题技巧
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
(1)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用定义公式计算,即某基因的频率
=[(该基因纯合子个体数×2+杂合子个体数)÷(总个体数×2)]×100%.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此类题型可以将百分号去掉,按定义公式计算或直接用“某
基因的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百分比+杂合子百分比的1/2”来代替。如基因A的频率
=AA的频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