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师
说;解题;我国自古就有尊师重道的优良传统。但在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玄学和佛学的兴起,儒学一度衰落,师道也就愈来愈不被重视。魏晋之际,严士庶之别,也反对从师学习。这种恶劣风气,一直影响到唐代,很不利于选拔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本文是韩愈借给学生李蟠赠文的机会,抨击那些自恃身份高贵的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1、《师说》是作者写给谁的?
文中有哪些相关信息?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谥(shì)号“文”,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风格雄健奔放,在中国文学史上,历来有“韩潮苏海”之说——“韩潮”是指韩愈的文章气势雄放,奔腾如大海卷来。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①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③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随他,拜他为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他懂得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他学习,把它当作我的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1、人为什么要从师?
2、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
;思考:第一自然段提出了怎样的中心论点?
从哪几个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阐释?;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唉,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啊!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蠢。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简答:本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众人爱他们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他们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他们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不是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解释疑惑的老师。不理解文句,疑惑得不到解决,有的请教老师,有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巫医、乐师和各类工匠这些人,不以相互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就成群聚集在一起讥笑他。问那些嘲笑的者,他们就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愧,以官职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乎谄媚了。;;思考:第二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怎样做的?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赶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自有专门的研究,如此罢了。;从师之道;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
2、“余嘉其能行古道”,
这里的“古道”指的是什么?
课文是如何阐述的?
;3、当时的社会形成一种什么风气?
这种风气有何危害性?
;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1、对比论证;3、引用论证;主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6.3《公输》【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 7.1《反对党八股(节选)》【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 7.2《拿来主义》【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pptx
- 《种树郭橐驼传》测验卷.docx
- 《种树郭橐驼传》测验卷答案.docx
- 《种树郭橐驼传》译文.docx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docx
- 3.1《伐檀》《无衣》测验(含答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 6.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测验(含答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 6.2《劝学》测验(含答案)【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