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临床休门氏病病理、病因、发病机制、影像表现、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要点
概述
影像学至少3个相邻椎体有5°或5°以上的楔形改变。而腰椎休门氏病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休门氏病,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均有较大的差异;患者常有不伴根性疼痛的下腰痛,且无脊柱畸形。
休门氏病(ScheuermannsDisease)根据发病部位、发病机制及预后不同,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休门氏病。
典型休门氏病最早于1920年由丹麦的Scheuermann首次报道,是一种青少年胸椎或胸腰椎僵硬型脊柱后凸畸形,又称休门氏后凸畸形、幼年性脊柱后凸和脊柱软骨病等。发病年龄10-15岁,是青少年脊柱后凸畸形最常见的原因,其病因不明,男性多见。
非典型休门氏病又称腰椎休门氏病或II型休门氏病,1985年Greene等首次描述本病;病变主要位于腰椎;常见于运动量大的男性青少年或经常搬重物的人;以下腰痛为主要症状,不存在明显后凸畸形。
病因、发病机制
典型休门氏病:
椎体骺板软骨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薄弱,出生后脊柱持重及活动造成终板应力性营养不良,导致椎间盘疝入邻近椎体形成Schmorls结节。
2、Schmorls结节形成,软骨终板破裂,促使邻近软骨细胞反应性增殖,椎体生长不均衡,椎间隙狭窄,椎间前方应力增加,使椎体前部楔形变。
3、椎体环形骨骺缺血坏死,形成离断椎体缘。
非典型休门氏病:
1、腰椎休门氏病发病公认和生物力学有关,可能是因为未发育成熟的腰椎轴向载荷过大所致。
2、椎体软骨终板下缺血性骨坏死。
3、软骨终板异常,渗透和弥散作用降低,导致髓核营养发生障碍,使椎间盘退变速度加快,进一步加大了椎体负荷,增加了纤维环压力,最终导致椎间盘突出。
临床表现
典型休门氏病:
1、好发于过早体力负荷少年,男性较女性多见。
2、多见于胸段,其次胸腰段,一般累及3-5个相邻椎体。
3、青少年患者大多因脊柱后凸畸形就诊。
4、畸形加重后伴有背部轻度酸胀不适,腰椎代偿性前凸,病变段棘突有轻度压痛。
非典型休门氏病:
1、常见于运动量大的男性青少年或经常搬运重物的人。
2、常以不明原因下腰痛为主要症状就诊。
3、脊柱不存在明显后凸畸形。
影像学表现
1、多发椎体楔形变。
2、椎体上下终板不规则,Schmorls结节形成。
3、脊柱后凸畸形(多发生于胸椎)。
4、椎间隙狭窄。
5、可伴椎间盘膨出、突出。
诊断标准-典型休门氏病
提出X线影像诊断标准,需符合以下4条:
1、至少3个相邻椎体有5°或5°以上楔形变。
多个相邻椎体终板不规则,并伴有Schmorl's结节(许莫氏结节)。
3、脊柱后凸、驼背畸形。
4、无明显外伤和其他病理改变。
楔形角度测量方法:
在患者站立侧位X线片上,沿每个椎体上下终板划直线,测量其延长线交角。
诊断标准-非典型休门氏病
Blumenthal提出非典型休门氏病影像学诊断标准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椎体楔形变数目1或2个。
2、同一运动节段(连续2个椎体或以上)存在Schmorl'st结节(形态稍大),终板不规则。
3、脊柱不存在明显后凸畸形。
4、下腰痛但不伴神经根性疼痛,无外伤、感染及肿瘤病史。
鉴别诊断
脊柱退行性变:
1、中老年人多见,常不伴脊柱后凸畸形。
2、椎体及椎小关节边缘骨质增生硬化明显。
3、Schmorls结节(许莫氏结节)常不规律散在分布,形态较小。
4、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常见。
5、部分休门氏病可伴早发性退变,两者共存。
椎体软骨终板骨软骨炎:
1、MR示椎体相对缘软骨终板信号不均匀、边缘模糊毛糙,软骨下骨椎体内可见横行带状、小片絮状或斑片状异常信号。
2、先天性、姿势性脊柱后凸。
3、出生即发现畸形存在/或后天姿势异常所致畸形。
4、终板规则,不存在Schmorls结节。
其他可能导致腰背痛的原因:
如椎体峡部裂,椎体滑脱等(有相关影像表现)。
治疗
保守治疗:
当明确诊断为休门氏病且不伴有严重脊柱后凸畸形时,多建议患者采用锻炼、理疗、佩戴支具等方法进行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脊柱后凸75°,外观畸形明显,伴有疼痛且保守治疗无效时;存在明显神经损害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