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规模养猪场的环保养殖方法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龙源期刊网

规模养猪场的环保养殖方法

作者:刘汉忠王勐彭祥云王永进刘斐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3期

规模养猪场存养量大,粪尿污水排泄物多,各养猪场在环保严峻形势的倒逼下,不断加大

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力度。山东省要求到2017年底,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率达到78%

以上,污水处理利用率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养殖场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率分别到

90%和60%以上,实现种养相对平衡、农牧共生互动、生态良好循环的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基

本形成,在全国率先建成现代生态畜牧业强省。

现阶段各地粪污处理利用模式相对处于探索阶段,各养殖场粪尿污水处理方法也各不相

同,但如何使猪场即减少污染,同时实现粪尿快速腐熟,消除臭味,促进猪粪尿资源化利用,

是摆在养猪场面前的一个共性问题。本人在基层畜牧兽医站工作多年,根据养猪户的环保养殖

方法进行总结,认为以下方法切合实际、简便易行,在畜牧养殖中便于推广应用,介绍如下。

储粪场的建1设

一级储1.1粪场的建设

储粪场建在地势低洼处,便于接纳粪、尿污水。建设规模为80头猪1立方米的储粪池,

池高1.5米。建池时上下、左右池面有5度的坡度,便于尿污水收集,池墙下游沿墙有高低不

一的排泄口(有铁篦子挡粪),上面盖有含两层中空半透明塑料钢瓦,围墙用泡塑板做成防雨

棚封闭。一、二、三级沉淀池都一样,这样做即采光又保温防止臭味扩散。在储粪场的北上方

安装数量不等的太阳能集热板,在储粪池下建地暖管连接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热水通过

地暖管使储粪池底部温度保持在28度左右。为猪粪快速腐熟提供基础发酵温度。建池时中间

有隔离墙,采用双列式便于循环使用。

二级沉淀池1.2的建设

也采用双列式沉淀池,比一级储粪场低25厘米,面积为储粪场的四分之一,用于接纳储

粪场排污口下漏的污水,通过沉淀过滤可滞留部分猪粪,减轻三级沉淀池的压力。

三级沉淀池1.3的建设

三级沉淀池比二级沉淀池低35厘米,用于接纳过滤后的粪、尿污水,面积比储粪场大三

倍。也是双列式循环使用。当污水发泡量下降,时间25天左右,表示粪、尿污水发酵腐熟已

到后期,可用吸粪车抽取兑水后浇地。以上三级过滤,采用双列式循环使用,一边收取,一边

发酵腐熟。

龙源期刊网

附储粪场沉淀池建设示意图:

猪粪的腐熟2

有些猪场在猪舍漏粪板下建有带传送带的清粪设施,每天传送收集成型的猪粪,使2.1

粪、尿、水分离,此法最优。大部分建有带刮粪板的清粪机械,粪、尿水及时清刮。最原始的

是人工清粪、打扫。当猪粪收集后,积高到1米高时,水分在60%左右时可快速腐熟,五天左

右达到高峰,中心温度达50度以上。当温度表下插40厘米,冬天温度为51度、夏天为53度

可维持3~5天。当温度下降到30度左右时,猪粪颜色变成黑褐色,,臭味较小时,表示腐熟

已近尾声。这一过程冬天为15天左右,夏天为10天左右。若不做深加工,可清理肥田。

猪粪、尿经过高温腐熟,将粪、尿中病原微生物、寄生2.2虫杀死,药物残留得到降解,

减少了土壤的二次污染。农户使用后即疏松土壤,植物、蔬菜又不烧根、不烂根。为农民生产

有机粮食作物、无公害蔬菜提供优质农家肥。

猪场及沉淀池3除臭

当猪不3.1饲喂抗生素停药两天后,在饲料中添加包被的益生素,改善肠道的菌群结构,

猪采食后消化好、猪粪拉的少、臭味小。

当3.2圈舍中猪粪清扫干净后,地面喷洒复合益生菌,抑制有害菌的繁殖,每天1~2次,

猪场臭味较小。

一、3.3二级沉淀池粪堆表面及时喷洒复合益生菌,防止有害菌大量繁殖,减少臭味扩

散。

猪粪的加工4

初4.1腐的猪粪在冬季销售淡季,通过添加30%腐殖质(或干牛粪)与15%石灰粉经过堆

沤二次发酵腐熟,使有机物得到再次降解,氨氮再次转化,做成颗粒施肥时,提高了有机质在

土壤中的吸收利用率,缩短了有机质在土壤中经过微生物转化的时间。

由于我国土壤4.2中因长

文档评论(0)

132****661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