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六班级上册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教学设计
课题
1.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知道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它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肯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
科学思维:
1.通过观察知道微生物的形态多种多样,进一步思考生物的一般特征。
探究实践:
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对比资料识别水中常见的微小生物名称
态度责任:
1.进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兴趣。
2.认识到观察工具的进步能够帮忙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通过观察到的特点来推断微生物是否有生命。
难点:发觉微生物的生命特征,建立“微生物是生物”的科学概念。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1.谈话:我们借助显微镜观察了哪些形态各异的生物细胞?
(预设:叶肉细胞、人体神经细胞、红细胞、洋葱表皮细胞、气孔、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等等)
2.课件出示自然水域图片——池塘。
提问:
(1)池塘里面有什么?(预设:池塘里有水、植物、淤泥、石头、鱼等)
(2)水中除了看得见的东西以外,还会有什么呢?(预设:看不见的微小的生物)
2.谈话:水中微小生物会长什么样子呢?该借助什么工具观察?
3.板书课题: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预设:借助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课
程
学
习
二、探究
讨论:怎么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探究一: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谈话:回忆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的步骤,该如何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的玻片标本呢?
2.制作:
①用滴管在水样中取少量水,滴管竖直将水滴滴在载玻片的中央;②为避开水中活着的微小的生物游来游去不便于观察,可取少量纤维(如脱脂药棉、洁净毛笔上的毛等),交织成网状放在载玻片上;③用镊子夹取盖玻片从水滴一侧轻轻盖到水滴上;
④用吸水纸从盖玻片边缘吸去多余的水分,起到限制微小生物活动的作用。
3.明确活动要求:用自制的显微镜来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课件出示样板示范,说明画水中微小的生物要画出生物大致轮廓,有比较典型的局部特征,配上适当的文字或符号等。
4.学生以小组(2人一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下水中微小生物的形态和行为。假如你在观察时消失了观察不到的情况,那就请你从不同处多取几次水,重新制作玻片标本,观察时移动位置再观察。这个观察活动需要很长时间的急躁和坚持,你才能发觉更多的微小生物。
5.老师巡视各个小组,加强针对性指导,并用支架固定手机(也可以用电子目镜投屏),现场录制几种水中微小的生物,以备研讨交流使用。
探究二:观察培育的微小生物
1.实物出示一杯观察用含有微小生物的水,介绍水的来历:
老师介绍“干草培育微生物”(PPT动图演示)。
①取一些池塘或鱼缸中的水,倒入装有干草的烧杯中。
②几天后可以发觉水面上消失了霉点,这些霉点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结集而成的。
2.取水时滴管要靠近水面四周,这里微小生物比较密集。
三、研讨
1.我们观察到了几种微小的生物,他们是什么样的?(学生交流)
2.我们依据什么辨认出它们是生物的?(学生交流)
(预设:要肯定的生活环境,都很小,都会运动等。)
四、拓展
荷兰的安东尼·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觉微生物的人。后来许多科学家发觉在空气中、土壤中、水中都生活着微生物。它们多种多样、形态各异。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忙才能看到。而蘑菇、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课堂
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人们通常将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统称为微生物。其实,自然界中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如属于真菌的蘑菇、木耳等。从水中到空气中,土壤中,从肉眼看不到的到可以直接看到的,微小生物无处不在。它们大多数虽然个体微小,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分为“制作微小生物的装片”和“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两个部分。虽然本课涉及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在前几课中都反复练习过,但是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还是难以合理地把握时间,因此可以设置倒计时秒表,不断提示学生加强合作,提高效率。在画图方面,要求神似而不要求完全一致,否则会铺张时间。其次,在小组讨论的时候,要求学生提前组织好语言,在发言时表述清楚、准确,这不仅能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交流环节更加顺畅。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